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證監系統代表委員縱論市場熱點(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 07:1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記者手記

  □本報記者 龔小磊

  3月3日,利用參加“兩會”的機會,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就共同推動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深化粵港緊密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了重要共識。

  粵港雙方同時簽署了一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基建、產業、環保、教育四個重點合作領域,以及就“共建優質生活圈”和“基礎設施建設”兩方面共同編制合作專題規劃。協議具體內容起草由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共同負責,將在今年內完成。

  改革開放30年來,粵港兩地的合作由起初民間的、市場的自發行為,已經逐漸上升為政府的自覺行為。1997年香港回歸后,在“一國兩制”大背景下,雙方更是每年都舉行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這已經成為兩地合作的制度性保障。回歸十多年來,雙方合作領域從單純的經濟合作,擴大到涵蓋經濟、社會、教育、文化與民生等各個領域。今年元旦過后,國務院正式發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意味著粵港合作將在國家規劃下得到更強有力的保障。

  專家認為,共建大珠三角經濟區已經不是某一個人或任何一方面的主觀想象,而是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對粵港兩地經濟的沖擊日益明顯的情況下,雙方選擇此時在北京會晤,更顯粵港“抱團取暖”、共御危機的迫切性。

  在會晤中,汪洋表示,廣東將和香港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具體而言,廣東將配合落實中央支持香港的14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廣東支持港資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加快轉型升級的30項政策措施,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共同鞏固海外市場,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汪洋稱,廣東將認真落實中央2008年批準的25項對港服務業開放在粵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共同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爭取今年5月1日前落實深圳市戶籍居民中符合一定條件的人士辦理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旅游簽注政策。

  在此前廣東省的“兩會”期間,汪洋就曾稱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是廣東戰勝危機的重要武器。有專家認為,廣東在落實綱要、規劃自身產業發展時,絕不能把香港排除在外,關起門來搞規劃。香港的優勢主要在金融、信息、物流等高端服務業,這可為珠三角的重化工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此外,從“前店后廠”模式向“產研合一”轉變,聯合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也應是今后粵港合作的一個重點。

  令人欣慰的是,專家提及的這兩個合作要點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都被予以高度重視,雙方將重點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金融、旅游、創意設計等產業合作,環境保護合作和教育培訓合作,為粵港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加強粵港合作和構建大珠三角經濟區已成為“兩會”議題,粵港兩地也對此寄予厚望,希望雙方能借此共御危機,相信雙方合作的路子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江連海:

  今年要積極備戰股指期貨

  □本報記者 周明 北京報道

  “如果現在推出股指期貨,對重建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今年要積極備戰股指期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江連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獨家專訪時指出,目前,創業板已準備充分,并基本取得市場共識。江連海建議,當前,可先推出創業板,同時積極推進融資融券試點,稍后便可推出股指期貨,不宜久拖不決。

  股指期貨

  是無需資金的“平準基金”

  江連海建議,抓住時機盡快推出股指期貨,建立市場內在穩定機制,以促進股票市場平穩運行,為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作用。股指期貨是無需資金的“平準基金”。

  “當前,我國股市調整幅度較深,恰是推出股指期貨的好時機。”他認為,我國股指期貨籌備工作已近三年,交易所等各市場主體均已做好充分準備,在“抗危機,保穩定”形勢下推出恰是好時機。

  江連海表示:“當前,推出股指期貨尤為必要和緊迫。”其理由在于,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大市值、全流通股票市場的平穩運行迫切需要股指期貨市場保駕護航;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各項政策效果的有效發揮,需要資本市場各項功能的大力配合;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已基本合理,盡快推出股指期貨可以避免再次重蹈單邊市場注定的暴漲暴跌輪回;另外,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趕超的契機,可以在對手暫時停滯中快速縮小差距,在大國競爭中迎頭趕上。

  創業板

  對保增長有積極意義

  江連海指出,當前這個階段,推出創業板具有特殊意義,對保增長有積極意義。

  對于部分觀點認為創業板會分流資金的提法。江連海認為,從2000年提出推出創業板市場,近十年時間一直是“只聽腳步聲,不見人出現”,主要是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創業板能不能成功?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他認為,從國際上看,創業板比較成功的是美國,而很多國家和地區推出創業板后有行無市,其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創業板不設門檻,缺乏監管。

  “而我們的創業板有門檻,有條件。”他說,目前對創業板的門檻設置經過這些年的探討已趨于達成共識——門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更不能沒有門檻,所以采取了一個居中的條件。隨著相關制度的完善,相信我們的創業板能夠成功。“當然,中小企業風險比較高,如果出現退市,也是市場的正常調節”。

  對于推出創業板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江連海認為,影響肯定會存在,但會比較有限,其原因在于,現在市場已經比較大,大藍籌比較多,整個市場的參與程度也比較高了。相對于主板藍籌股而言,創業板可以通過打包方式發行,但其特點是“規模小、發行額度小”,預計一家企業融資也就1—2億元,但這會對這個企業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就算發行上百家,也還不及一個大藍籌股的募資量。另外,創業板的準備比較充分。

  非上市股份公司

  需加強監管

  江連海還建議,對于非上市股份公司,應加大監管力度,促進其規范運作;積極探索和推進場外交易;建立分工合作,構造連橫結合的監管體制。

  他認為,要促進中小股份制企業融資和發展,必須規范和發展股權流轉。他建議,結合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制度設計,積極探索進行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的標準化和交易試點。通過建立統一監管、規范有序、公正透明、符合企業需求的場外交易場所,一方面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另一方面扭轉長期以來我國大量非上市股份公司不能流通或者亂流通的局面。

  吳永平:資本市場幫助企業應對危機

  □本報記者 周婷 李陽丹

  全國人大代表、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吳永平在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是企業發展的戰略平臺,也是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方式之一。

  他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受到一定的沖擊,煤炭行業受市場需求減緩和價格下降的影響,也面臨嚴峻挑戰。現在應該抓住資源價格回落、供需關系有所緩解的時機,進行低成本擴張、實施資本運作和加快結構調整,確保煤炭價格穩定、經濟運行穩定、安全生產穩定。

  他透露,現在正在研究通過資本平臺的運作,在現在資產價格比較便宜的時候,選擇恰當時機實施資產注入。此外,要研究如何加強與金融界合作,采取增發股份、債券等手段,保證資金穩定。

  王亞非:資本市場可實現“三個強大”

  □本報記者 周婷 北京報道

  “利用資本市場可以實現三個強大:主業強大,產業強大,資本強大。”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團總裁王亞非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2008年11月,他所領導的時代出版剛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借殼成功的出版企業。王亞非認為,上市后對企業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從最低層次來講,企業通過上市提升了知名度,提高了競爭力,規范了管理方式;從中等層次來講,企業的回報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更加明確,為了給合作伙伴、員工、股東提供回報而必須努力實現共贏;從最高層次來講,企業有了一個可以運用資金做大做強的平臺。

  他表示,未來跨地域并購將是公司努力的方向,此外,還將在打通產業鏈、輔業聯動等方面有更多的作為,例如文化地產、數碼動漫等產業方面進行更多投入,然后擇機裝入上市公司平臺。

  資本市場助推實體經濟

  兩會觀察

  □本報記者 周婷

  “資本市場?那不就是耍錢嗎?”日前,一位政協委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發表了他對資本市場的看法。這位委員來自東北,“耍錢”就是“賭博”的意思。“我有個兄弟,成天就惦記著炒股,啥正事都不做。最后鬧個啥結果?個別人賺了錢,其他人都賠了錢。”

  不能批評這位委員對資本市場的認識膚淺,實際上這種“警惕”來自中國早期資本市場的“股瘋”。由于在資本市場的探索時期,資本市場的確一度成為個別人套利的工具,沒有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因而給人們留下了“股市就是耍錢”的壞印象。

  所幸的是,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像這位委員這樣對股市“深惡痛絕”的人越來越少了。

  隨著近年資本市場體制建設的大幅推進,資本市場已經不再游離于國民經濟之外,資本市場的力量已經滲透到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因此,它所承載的資源配置和投融資功能極大地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也豐富了普通人的理財方式。

  從企業層面看,利用資本市場可以實現規范經營、加強管理、透明高效,尤其是資本市場的“杠桿化效率”可以為企業提供“撬動”巨額資金的強大力量。企業可以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拓寬融資渠道,提供新鮮血液,甚至有助于抵御資金不足的危機。

  從行業層面看,上市公司往往是各行業的領軍企業。不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不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企業,它們在資本市場上的一舉一動,往往決定了一個行業,甚至整條經濟命脈的態勢,最終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專題:

    2009兩會股市聚焦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