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評論員 葉檀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開幕當天,傳出國資委確認籌建新資產管理公司的消息。如果此議屬實,則國資委身兼非金融性國有資產與資產運作者的身份塵埃落定。龐大的國企資產又找到了一個新主人。
對于國資委,這是打通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好事,對于資本市場則未必。
目前透露的信息是,擬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采取“小步走”策略,把幾家國有企業的部分股份放到這個公司里,相當于國資委成立控股公司。這一小步使國資委從國有資產管理的后臺走到了前臺,從間接走到了直接,有形之手直接下場參與博弈。
有些疑問難以解決,如果不解決可能產生內幕交易、損害投資者利益等嫌疑。如果說以往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直接博弈,現在則由國資委主導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者博弈。很顯然,這家資產管理公司對于控股公司擁有決策權,這從以下報道可見一斑:“公司在資產層面對公司實行純財務型運作,實現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如一些企業經營不好,資產公司可以出售這家公司的股票”。
問題在于,這樣的做法于法有據嗎?如果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要參與二級市場具體運作,那么,該公司必須以法人主體身份上市,與市場投資者面對面。否則,資產管理公司在背后,上市公司在前臺成為提線木偶,投資者的利益到底怎么保護?
另一個疑問是,國企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怎么辦?為了改變國企的公司治理結構,國資委這兩年大力推進董事會制度,以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保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經營獨立性。事實上,如果國企要走向市場,獨立的經營和運作是核心,既然國資委一直想學新加坡淡馬錫公司,不妨學個徹底,把淡馬錫的獨立運作、外部董事、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全部學到家。
現在國資委資產管理公司直接插手資產運作,國有資產的資本運營與實際運營怎么分開?國企投資虧損的錢算在誰的頭上?所謂只管資產運用不干涉實際運營的說法是糊弄人而已。比如中鋁收鋼力拓,收購談判既牽涉到實體也牽涉到資本運作,以后是由中鋁跟對方公司談,還是由中投2號直接談?如果由中投2號談,就會成為國際市場的異類;如果由中鋁出面談,而由中投2號在后面牽線,對不起,你以為國際大鱷都是傻瓜嗎?
現在大型國企都有資產運作部門,如寶鋼、東航等,國資委的中投2號是否準備全部納入自己麾下,然后來個氣壯山河的全球投資大布局呢?
另據媒體披露,這家新的資產管理公司類似于中國國家投資公司,將主要用于運作一些資產規模小,經營狀況不好的小型國有企業。這并非首創,國資委成立之初就想打通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隔離欄。但是,誠通集團接手了部分企業后,效率并未明顯提升。
筆者認為,大型國企的資產管理,以中投2號幾十億啟動資金的身量還啃不動,最大的可能是設立中投2號進行股權運作,將不屬于行業前三強的競爭力差的國企進行拍賣股權,賣個好價錢,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如果這樣,中投2號就是國企領域的黑石基金,將國企分成三六九等進行股權包裝、出售、重組。最后黑石還上了市,中投2號索性直接上市,讓所有參與游戲的市場主體明白交易。
有一點可以確定,中投2號不差錢。2008年共收取央企利潤547.8億元,辦個中投2號綽綽有余,至于讓全民分享國企紅利,再說吧。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