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外施壓
中國經濟今年負重前行
全球金融危機的陰霾經久不散,各國政府本能地“自掃門前雪”,貿易保護主義的論調自然開始盛行,這必然讓本已艱難的中國出口遭遇更多坎坷。與之相對的,則是國內通貨緊縮的桎梏。CPI突然大踏步后退,這同樣讓人焦慮,而在上一個經濟低谷中,物價低位運行格局持續6年才有所改觀。2009年的中國經濟振興,注定難以一帆風順。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2月17日,美國財政刺激法案簽署,其中包含的“購買美國貨”條款也如期生效。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受害最大的行業可能是家具和木制品,其次為橡膠制品和服裝鞋類。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不只發達國家,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可能也會采取貿易保護主義。事實上,印度已經于1月23日宣布禁止從中國進口玩具,為期6個月。巴西政府也在1月27日宣布,將對包括玩具、鞋子、成衣和照相機在內的24種進口產品實行許可證制度。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4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進出口連續第三個月“雙降”。各國政府在恢復金融體系的同時,以保護金融為借口,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達到維持本國支出結構和經濟利益的目的。
通縮預期徘徊不去
央行最新報告稱,由于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下滑且外需減弱,可能加劇國內產能過剩,通貨緊縮風險較大。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在經濟學家們看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也將在今年2月份進入負值區間。
據悉,在上一輪經濟調整期中,自1997年夏天開始的物價低位運行格局,直到2003年末才有實質性改觀,其中CPI同比負增長或零增長的月份長達43個月,PPI負增長的時間更長。對比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當前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在某些方面更差。因此,必須對可能出現的較長時期的通縮有所準備。
袁鋼明表示,廠商和居民一旦形成通縮預期,便會推遲購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持幣待購行為進一步打壓總需求,價格水平面臨持續下行壓力。“從某種程度上說,如何打消通縮預期是經濟復蘇的關鍵之一。”
我們也能預測
學會去看風向標
預測經濟運行軌跡,也許并不是學者的專利。實際上,我們也能嘗試一下,因為“經濟風向標”就醒目地立在大家身邊,一是股市,一是樓市。這兩大風向標,也許會滯后于實體經濟,卻肯定比我們自己的“恍然大悟”超前。普通人的生活總要繼續,對未來多一分揣摩,對經濟的潮漲潮落就會少一分恐懼。
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股市
股市給股民傳遞了濃濃的暖意。上證指數一個月之內從1800點一帶一口氣漲到2400點之上,股民搶著開戶,社保基金入市,股票型基金提高倉位,總算揮別了2008年單邊下跌的大熊市的陰影。不過,上證指數在最近兩周遭遇了百點暴跌,上周五下探至2082點。
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股市波動也在說明復蘇的實體經濟并不企穩,李稻葵認為“今年股市的基本走勢將保持上升,但是中間肯定還會有波動。”
刺激內需關鍵點的樓市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居民購房意愿已降至十年來最低水平。但不少經濟學家最不放心的還是今年的樓市。
龔方雄表示,在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必將奏效,并且起效非常的快。不過,房地產市場今年能否真正啟動,將是擴大內需的一大懸念。
據龔方雄測算,按照現行的房地產市場成交量,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庫存規模需要24個月才能消化;而美國的房地產問題嚴重,但存量只要13個月即可消化,“目前成交量回暖是房地產價格回落的結果。但如果房地產商不斷降價,會不會造成通縮預期,持幣待購?如果房地產再次走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會非常大。”晨報記者 邢飛
記者手記
危機下尋找契機 逆境中學會希望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全球性的經濟調整總是不定期地影響我們的生活。這場由華爾街貪婪引發的金融海嘯正在影響到全球每一個角落。受此影響,進出口總值占據GDP六成以上的中國經濟,在連續五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后,在2008年不得不放慢了腳步。
歐、美、日本等國的經濟開始進入下行周期,中國經濟能不能在2009年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這個問題無可回避。2009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沿著什么軌跡前行,目前最樂觀的說法是先低后高,實現“V”型翻轉。
最近幾周,我們看到銀行貸款的飆升和鋼鐵價格的回升。對于倚重工業的中國經濟來說,鋼鐵價格的回升可視為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效果初顯。事實上,除了4萬億元擴大內需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以外,讓我們對2009年中國經濟滿懷憧憬的理由還很多,比如目前財政水平處于歷史的最好時期,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供了廣闊空間。
如果說,8年前中國成功加入WTO讓“中國制造”擁抱全球,給中國帶來了連續五年雙位數的經濟增速,那么,巨大的內需潛力則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高地”,我們完全可以將目光聚焦國內,深耕國內大市場。
如果說金融危機教會了大手大腳的美國人開始知道攢錢,那么,對于大洋彼岸的2009年中國經濟來說,除了全力以赴為“保八”努力外,更多的是在逆境中學會堅持和希望。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