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湘源
預期中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還沒有顯山露水,IPO就急于在今年上半年內推出。這樣的說法雖然據說并未得到證監會認可,但出面說話的人是有名有姓的上證所副總,而出面辟謠者卻藏頭藏尾,讓人搞不清這究竟是不是忽悠?
發行制度所暴露的市場定位錯位、利益分配不公,是中國股市一切弊端的總根子。但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了很多次,每次都還沒有改得像模像樣就讓位給了急不可待的IPO,忽悠了投資大眾。
1999年以來,新股發行制度雖然進行過數次改革,但是沒有改變新股發行主要為以國企為主的大企業融資服務的市場定位,沒有改變一級市場定價、二級市場埋單的定價機制,沒有改變詢價機制、配售機制、搖簽機制向大機構傾斜的利益機制。
股改以來的 “新老劃斷”劃而不斷,雖然對保薦審核定價制度等一些具體的細節進行了一些改良或改革,新股發行方式卻基本上一成不變。盡管在流動性的推動下,我國股市一度也曾接連出現IPO創世界紀錄和證券化率“大躍進”的諸多奇跡,但是,物極必反,在股價被極度透支和政策干預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的情況下,整個市場不僅跌得比發生了金融危機的美國華爾街還慘,就連IPO也被迫暫停,至今已有144.18億股的IPO已過會未發行、137.84億股的增發已審批通過而未發行,這對當前和未來的市場構成沉重的壓力。
從不承認新股發行機制有問題,到把改革提上議事日程,這是一個艱難的進步。不過,目前正在啟動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目的如果和以前一樣,只是為了急于重新啟動IPO和恢復再融資,那么,人們有理由懷疑:這一次的改革是真想改,還是虛晃一槍?
詢價和定價機制的改革,假如像有些人所說僅僅存在一些細節安排不到位、只需要對某些程序作出規定就可以算解決問題的話,那么,這樣改革無疑又將以走過場而告終,非但不會給市場帶來真正煥然一新的局面,而且將更加嚴重地損傷廣大投資者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恢復IPO和增發的信心。
無論是服務國民經濟大局的需求,還是廣大公眾投資者的利益訴求,都需要有關部門從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角度出發,從改變機構投資者與中小投資者存在著明顯的機會不均等入手,聽民意,聚民智,從更深層次上改革和完善股票發行制度。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最大的敵人就是忽悠。無數次的大忽悠教訓了我們,使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所謂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需要的只能是敢于刺刀見紅的真改革。越是為了急于重新啟動IPO而玩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大忽悠,越是容易傷害投資者信心。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與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不如把怎么定價、怎么發行、怎么流通的事情,干脆徹底地交給市場去決定。只有當什么時候新股發行真正市場化了,也才不再會有人需要忽悠,就是想忽悠也忽悠不起來了。否則,市場難免還會受忽悠之苦。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