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寶琛
對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該如何進行?江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魏鳳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改革的過程比結果重要,而在制度方面的改革則比技術方面的改革重要。
他說,改革的時機一般取決于幾點:第一是大的宏觀形勢;第二是新股的發行是否是真的非改不可了;第三是改革的成本和收益;第四是領導者的決心。對此,魏鳳春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就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應該從制度和技術上進行,但首先得解決制度問題,然后再從技術上完善。
從制度上來看,既然是改革,就應該明確改革的目標是什么。魏鳳春認為,雖然現在的新股發行制度也進行了一個改革,但還是難以得到大家認同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公平。
“公平如何理解,這在改革之前是需要搞清楚的,否則改革之后你所理解的公平是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的公平。”魏鳳春說,我們的改革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是大部分投資者認為通過新股的發行能夠滿足或者達到資本市場的功能能夠發揮的地步,它的過程是公平的,至于它的結果是否公平,可能資本市場的變動是無法衡量的。“我覺得過程公平了,就可以認為改革的目標達到了。因為結果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測的,如果通過改革讓所有的人都賺錢,那是不可能的。” 魏鳳春說,不公平肯定是存在的,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結果是否公平,而是過程是否公平。他進一步解釋,在博弈過程中,小機構、小散戶和大機構,會因為資金問題肯定存在不公平,這是不可改變的規律。“我們現在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希望中小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向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轉變,那么新股的發行傾向于向機構投資者的博弈,這是一種方向。”
魏鳳春提出,小散戶可以通過購買基金等方式參與。“術業有專攻”,為什么一定要去參與這個事情呢?“我覺得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的是一個過程,交易的公平。我們為了防止機構投資者的欺騙或者不當利益等,我們的信息要公平,要公開,而定價要公開就是一個改革的方向。”
“制度改革的第二點就是到底是誰主導改革?政府還是市場?”魏鳳春認為,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發揮二級市場股東的作用,通過市場來選擇,可能比強行的“拉郎配”要強很多。
魏鳳春同時指出,我們的新股發行,假定新股發行是合理的,但新發行的這些股票到底是否該上市?他說,這種發行它的定價是否合理是其次的,前提是這樣的公司是否該上市?而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沒有解決。“要趁這個時機,把一些歷史的問題解決一下,然后在這個前提下再考慮新股的改革會更有意思。”
魏鳳春還認為,在新的制度沒有改革之前,可以考慮放緩IPO的速度。“所有的改革并不是一夜之間都能完成的,而是逐步的開展。所有的問題都是在前進中解決的,停止或許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新股發行有助于發揮證券市場的基本的功能,”魏鳳春說,但現在有個問題,很多新股,不管定價高低,在第一年、第二年的時候的業績相差非常大。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很多利益,但在上市之后還是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造,業績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提升,之后很快就會變得業績極差,“像這種情況可能就是新股發行改革的根本。”
2008年,我國的新股發行制度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如紫金礦業以每股面值0.1元發行,魚躍醫療則是首次嘗試采用網下發行電子化方式。對此,魏鳳春表示,不管通過何種方式,其實都是讓大家有一個公平的機會。“總之是堅持市場化的原則,節省交易的成本,加強信息的透明度,加強行業的監管。”
至于改革時機是否成熟,魏鳳春認為,現在改比不改要強的話,改肯定比不改要好。他解釋,以新股發行為代表的證券市場的改革,之所以對一些問題沒有進行改革,主要是在改革的時候政府難以權衡各方面的利益,特別是都在獲利的時候。“現在宏觀經濟的下行,以及金融危機導致證券市場的低迷,既得利益在減少,這時候改革的話,我們的改革對每一方的利益損失都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