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市場針對“1月份票據融資占到人民幣貸款增量四成以上”的質疑,央行副行長易綱14日回應指出,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
同時兼任著北京大學教授的易綱,當日下午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CCER)舉辦的“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央行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大幅增加1.62萬億元,同比多增814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票據融資新增6239億元,占比則由去年12月的30%增加至42%(詳見早報2月13日B16版《銀行防緊縮:1月信貸創天量》)。
14日的報告會上,北京大學教授宋國青對此表示了質疑。他認為,票據融資的部分增量是不實在的,“不能排除企業將融來的資金轉存定期存款獲取利差的可能,以及其他如進入股市的可能!
宋國青指出,2008年11月~12月的貸款大幅增加,難以排除行政性命令和“指導”促增的可能。不過,也可能是由于銀行降低了對貸款安全的要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結果。
宋國青說,由于票據貼現利率和半年期存款利率存在一定的利差,企業可能在票據貼現之后轉存銀行套利,這種存款在銀行內部體內循環。
在宋國青看來,隨著去年年末股市開始上漲,對于入市企業來說,“一個漲停板就把十年的票據貼現的利息給掙出來了”。
宋國青相信,企業雖然無法將票據貼現后的資金直接投入股市,但是可以拐彎抹角地進去,“這永遠都查無實據,因為你無法判斷企業資金流向中哪部分是來自利潤,哪部分是來自票據融資”。
對上述觀點,易綱在會歇期間給予否認。他指出,企業通過票據貼現轉移成存款進行套利,在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上由于利差太小,“發生的可能性很小”。
易綱說:“目前票據貼現的平均期限大概是4個月,不能和半年的存款利率進行比較,與3個月的存款利率來比利差很小!
他介紹,在央行統計中,票據融資是銀行給企業的直接貼現,而中小企業通常是票據的接收方和持有者,“在市場供應鏈中,很多使用背書和貼現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用于供貨商支付。票據背書幾次,就解決了好幾個企業的融資問題。”
易綱同時否認了票據融資中存在銀行間的轉貼現象。他解釋,在貸款統計中,票據融資并非銀行和銀行之間的轉貼,也與央行發行的票據無關。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