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朱寶琛
“在‘股權分置’改革結束之后,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已經水到渠成。”對于業界發出的“現在就是進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最佳時機”的聲音,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開門見山的表示。他指出,改革的重點(或者說是難點)應該集中在審批制度和定價機制兩方面。
至于原因,董登新認為,“全流通”的股本結構將為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提供必要的市場環境。因為只有在“全流通”的市場環境下,新股發行的競價才能具有完全而真實的博弈基礎,所謂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定價才有可能實施。
既然是改革,這就需要“啃”下改革當中的“硬骨頭”。董登新認為改革的難點或者說是重點主要集中在兩個環節:一是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度;二是新股發行的定價機制。“目前,我國在新股發行的這兩個環節上存在的問題,已嚴重影響了中國股市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董登新說。
當然,要想順利地重新“開閘”新股發行,并減弱其對于A股市場的負面影響,從制度保障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出發,所要解決的現有新股發行制度的痼疾還遠遠不止這些。
董登新說,目前成熟的資本市場的新股發行大多采用“注冊制”,或稱“備案制”,擬上市公司只需依法向證監會和證交所提供完全而真實的上市申報材料“備案”即可,一旦發現上市造假,上市公司及其負責人將會面臨最嚴厲的法律制裁和經濟懲罰。“變革我國新股發行定價機制的唯一對策,就是讓新股發行定價真正市場化,讓一、二級市場的投資風險對等化。”
“在美國股市,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比例約為1/3。也就是說,新股申購應該與二級市場的股票買賣具有相同的風險。反過來,如果一級市場新股申購是零風險,那么,就會有大批機構或不明來歷的資金專門從事新股申購的壟斷與投機。”董登新說。
日前,關于推出創業板的聲音在市場上也是時有響起。那么,創業板新股發行是否應該采取新的發行制度?
對此,董登新指出,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盡管我國出臺了廉價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但更多受惠的是資源壟斷型企業或是大型企業,而作為“就業蓄水池”的中小企業則無福享受這些政策的優惠與支持。
“在目前就業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形勢下,應該盡快推出創業板,有利于鼓勵高科技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展,激活全民創業,從而增大中小企業就業容量。”董登新說,創業板屬于高風險板,其新股發行應采用市場化的發行制度,由投資者風險自擔。
值得一提的是,董登新在詢價制度如何改革才能平抑新股的高溢價發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構建市場化的詢價制度的前提,就是讓承銷商與發行人對新股發行定價進行雙邊博弈,最終定價由承銷商進行保底銷售。
“是否應該高溢價發行,應該交由市場來認可。”董登新最后這樣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