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報記者 李濤
年初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景順長城基金“奢華門”事件尚未煙消云散,本周,景順長城再次被卷入“IPO詢價門”事件——由于違反IPO詢價規范、遭到證券業協會點名批評。一時間,同行吃驚、投資者不滿,更有媒體稱IPO詢價存在潛規則、機制急需改革。
就在景順長城的違規行徑遭到口誅筆伐之時,2月11日11時許,一則名為“關于我公司參與新股詢價有關問題的說明”的公告悄然登上了該公司網站。
其實,該份聲明的內容暫且不論,景順長城回應此次事件的態度值得肯定。遙想此前的“奢華門”事件,大把的基民望眼欲穿、希望景順長城能給個“說法”;但最終,景順長城用三緘其口、“惜墨如金”完結此事。此次,景順長城用公告回應投資人的態度已是180度大轉彎。
記者發現,景順長城在公告中主要做了三點澄清。澄清之一,報價區間不存在較大價格偏離現象及操縱價格嫌疑;之二,除1只股票外,其余6只股票全部參與網上申購;之三,公司2006年8月起就不投資任何帶有鎖定期的股票,在“報價區間的申購意向”中均明確填寫“不確定”或“不申購”。
最終,景順長城得出如下結論:本著獨立、客觀、誠信的原則參與新股詢價,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內部制度,并切實保障了基金持有人利益。
細品此文后,可以看出:景順長城的前兩點澄清和證券業協會說的事實不符,“明顯有一方說錯了”,“令人費解”。而對于第三點澄清,更是文不對題:所謂“不投資有鎖定期股票”屬于景順長城自身的投資規定,與此事件沒有任何關系,有混淆公眾視聽的嫌疑。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存在違規現象,景順長城此次是不會被證券業協會查處的;無論怎么推脫,此次事件肯定是“無可辯駁”的。至于公告顯示景順長城與證券業協會存在較大分歧,江賽春認為,首先,雖然景順長城和證券業協會的說法有矛盾,但確鑿的事實已無可指摘;只是雙方對此事的“解讀”不一樣。證券業協會是占在監管部門的立場上、維護新股發行詢價秩序;而景順長城則是重申自己的投資立場——“不投資帶有鎖定期的證券”。但無論如何,擾亂IPO詢價規則已是不爭的事實。
連續7次“賣力”地只報高價不認購,而被監管部門責令整改后,景順長城竟然能言之鑿鑿地將責任推了個干干凈凈,不能不佩服其用心良苦和措辭高超。看來,景順長城已練就了一身“嫁衣神功”——違反“無利不起早”的常理、甘當無償“轎夫”和“股托”、辛辛苦苦地為他人做嫁衣裳。
這樣一份顧左右而言他的“聲明”,能有說服力么?
混淆真相的說法站不住腳,一味喋喋不休地“自說自話”更是缺乏智慧的蒼白辯解,太無力也太矯情;不僅無法取信于民,反而激起公眾的逆反之心,從而篤定地認為其中必有貓兒膩。說到底,景順長城此番“嫁衣神功”忽悠了股市,忽悠了投資者,忽悠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忽悠散了基金的行業公信力。
最后,該份說明的結尾更是匪夷所思:“我公司將嚴肅對待中國證券業協會對我公司提出的自律處理,一如既往地以審慎誠信的態度為投資人服務。”試問:既然三條澄清條條證明自己做的都沒錯,景順長城又為何乖乖聽任監管部門對自己的“處理”呢?除非——“嚴肅對待”的言外之意是不服“判決”?再問:尚有“奢華門”事件基民討伐聲言猶在耳,景順長城何談“一如既往地審慎誠信的態度”?如果說違反詢價規范已讓公眾錯愕和黯然,那么景順長城在公告中的強詞奪理,更刺傷世道人心,因為措辭中沒有一點愧疚,語氣還十分強硬,似有大受“冤屈”之意。
面對自己的違規行徑,景順長城為何不能公正、坦誠地向公眾認錯呢?“知恥”才能“后勇”——矢口否認、巧言善辯的推諉固然能圖一時之安,但長此以往,只怕會將自己拖入“四面楚歌”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