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年伊始,A股市場節節攀升,上演了一波典型的“逼空行情”。盡管宏觀經濟前景尚未明朗,上市公司業績也仍有下滑風險,但在決定股市中短期走向的資金供求上,卻正呈現出積極的一面——各路資金不斷涌入,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再次出現。
在A股市場數量龐大的增量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債券市場。2月2日,牛年第一個交易日,上證企債指數、國債指數雙雙收出陰線,而股市卻以上漲1.06%迎來開門紅。2月3日,上證國債指數大跌0.4%,創下了2005年11月9日以來38個月內的最大單日跌幅。反觀股票市場,當日卻走出放量突破的行情,其中,滬市成交金額較前一個交易日增長了50%以上。
債市和股市的“蹺蹺板”關系,在股票市場一些重要的頂部和底部曾多次上演,從而反映了資金的逐利性。去年11月份,受國家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的推動,股市人氣開始恢復,當月成交額增至12146億元,比上月整整高出60%。隨后,股市成交量連續維持在高位。而交易所債市此時的成交量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其中,上交所國債成交量雖仍保持200多億元的高位,但增速卻已大幅減緩,而上交所企業債成交額已由上月的260億元驟減到120億元。
債市與股市成交量的變化,在節后顯得更為明顯。春節后短短5個交易日,股市放量上漲,上交所累計成交額5222億元,日均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而上交所國債市場和企債市場成交量分別僅56億元和41億元,債市整體呈縮量下跌態勢。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末,基金所持債券托管量與2008年末相比減少878億元,為去年下半年以來首次減少。同時,從銀行傳來的信息顯示,隨著股市向好,曾經火爆的債券基金銷售已大不如前。種種跡象表明,包括基金在內的資金已開始大規模撤離債市,轉向股市。
2009年以來股票市場的穩步上揚,也使得股票型基金受到外圍資金的追捧,而在此期間,新基金的發行也在悄然提速。資料顯示,在牛年的首個交易周,先后有國聯安增利、工銀滬深300、諾安成長等7只新基金發行,其中有三只為債券型基金,其余四只為偏股型基金。而且,今年1月,單只新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達到了25.55億份,創下近幾個月的新高。
實際上,就現有老基金來看,整體倉位尚處低位,這也意味著其后續仍有較大的增倉空間。數據顯示,在春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123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為70.58%,107只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倉位為58.73%。因此,無論是老基金的平均倉位,還是新發行基金的數量優勢,都決定了基金很可能成為行情的接力者。
牛年股市的新增資金的另外一個來源,要屬“空頭的回補”。據中登公司數據顯示,春節長假前最后一個交易周(1月19日至1月23日),A股參與交易賬戶數為1091.25萬戶,較前一周減少49.24萬戶,但這是該項數據2009年來連續第三周超過1000萬戶;而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持倉A股的賬戶數也較前一周末減少22.94萬戶,至4673.51萬戶。這也表明,隨著節前股指的連續反彈,投資者獲利回吐,持幣過節的意愿提升。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些“空頭”的節前離場,恰恰迫使其成為了節后“逼空行情”的一大主力。證券時報記者 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