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評論員 葉檀
正值鼠尾牛頭,這是本人在鼠年最后一篇專欄,展望牛年正當其時。
宏觀經濟:雖然還會遭遇嚴峻的考驗,但吸取教訓,可以讓未來的中國經濟走得更加平穩。
對于宏觀經濟的信心并非來自于短期的刺激政策,那對經濟的作用也是短期的。而是在危機的逼迫下,民生保障緊急提上議事日程,廉租房方案出臺,醫改方案通過,可以預料,將公共產品市場化銷售給居民獲取所謂市場收益的無良做法將停止。
這樣做的好處之一,在短期內可以拉動部分政府投資。國務院估計,未來3年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成本將為8500億元人民幣,加上保障性住房等投資,預計總計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
這樣做的好處之二,可以在未來建立龐大的內需市場,建立良性的市場機制。只有把公共產品與市場化產品區分清楚,市場地位才不會受到擠壓,而居民的消費才可能被激發。這對致力于市場轉型的人士不啻于福音。
不過,我們必須付出短期內財政失衡的代價,經濟全面回暖是過于樂觀的估計,產能過剩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1月21日警告,全球金融危機仍未過去,料即將來臨的第二輪金融風暴,傳染性將較首輪更厲害。聽聽這樣的警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股市:中國資本市場依然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奇葩。
好消息是,中國資本市場經過急跌,平均PE回到15倍的合理區域。居民的高儲蓄率,在關鍵時刻能夠給我們足夠的底氣;中國資本市場如此急跌、制造業如此下行,而消費還算穩定,金融機構還能穩定,足夠的儲蓄功不可沒。中國資本市場杠桿率不高,以往的杠桿遭到熊市清洗,而新的融資融券等杠桿受到嚴格限制。從歷史上看,信貸如此擴張,會帶來資本市場的相應擴張。最重要的是,有關方面終于承認,新股發行機制有必要改革。
壞消息是,雖然有信貸擴張刺激與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些政府還不足以彌補全球消費市場的耗散,相比而言,中國資產品價格仍然處于全球資本市場的高位。追蹤98家主要在中國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的MSCI中國指數今年下跌11%,但在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金磚四國”中依然最貴。全球去杠桿化之后的價格重估,必然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最終中國資產品價格會在震蕩中,尋找到自己的錨地。所以,2009年趨勢不會變,不過,一些大膽者已經入市探寶。
樓市:找啊找啊找,樓市方向依然不明。
房地產面臨的問題是發展方向尚不明確。房地產曾經是帶動中國經濟走出1998年經濟緊縮周期的主引擎之一,直到現在,在各種報告中,還是承認該行業的支柱地位。事實上,直到2008年中期,中國樓市泡沫開始破裂之際,經濟形勢緊縮才真正加劇。
但與其他行業不同,房地產市場的支柱地位是明確下降。有關方面煩惱的是,如何把中國經濟有驚無險地從房地產這輛戰車上解救下來。這導致了對房地產市場的矛盾心態,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忽而救市,忽而不救市,異彩紛呈;一會兒要加大交易量,另一方面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之間,邊界還不夠明確。總體而言,交易量,才是政策關注的焦點。
不過,如果2億平方米的房地產庫存面積繼續增加,如果100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大量推出,如果土地集約化使用之后有大量土地上市,實在讓人看不到房地產價格繼續上升的任何理由。
金融:2009年是債券市場的紅火年,股市萎靡總是能成就債券市場。一些新的信托產品,與債市有關的產品將出爐。
至于降息與信貸擴張,只要需要,就將推行。貨幣政策服務于宏觀經濟,這點從來沒有改變過,不管央行官員情不情愿。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幣匯率國際化進程加快。2008年12月12日,中國與韓國達成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貨幣互換協議;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所提供的流動性支持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270億港元;中國一些地區與周邊地區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試點。不需要幾年,人民幣就能在區域內自由兌換。
這是人民幣的劃時代事件,也是投資者的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