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下跌明星”到“解禁明星”,畸形的上市公司結構、機構投資者眼中飄渺的“價值”,和高位的發行價讓海通證券成為中國證券市場又一個典型。海通證券成為“標本”而不是“榜樣”,究竟錯在何方?
文/皮海洲
海通證券無疑是近期A股市場上的“明星股”。因為2008年11月21日該公司有12.89億股限售股解禁,該股因此逆勢暴跌,短期跌幅接近50%,成為股市里的“下跌明星”。不僅如此,該股在12月22日與29日還有兩批限售股解禁,數量分別為1.6億股與20.69億股。因此,海通證券又是時下A股市場的大小非(或大小限)解禁明星,市場對海通證券予以了高度關注。
與生活中的明星一樣,作為“明星股”的海通證券,也被媒體挖掘出了一些“緋聞”。12月8日,有媒體報道稱,海通證券有278億元資金處于吃利息狀態,其中257億元躺在銀行,另有21億元身處結算備付金賬戶。據悉,海通證券的這些錢基本上都是拿去打新股的,三季度因為新股發行節奏放緩,這些資金又回到了銀行賬戶。而2007年11月,海通證券向8家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了7.2463768億股A股,發行價格為35.88元/股,募集資金凈額為259億元,這意味著海通證券259億元的融資都躺到銀行里吃利息來了。
巨額募資閑置,躺在銀行吃利息,這樣的事情對于投資者來說應該不會感覺意外,畢竟這樣的事情在中國股市里發生得太多了。而且對于海通證券來說,由于2008年來股市行情的大幅下跌,大量資金的閑置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過,通過這件事情,可以讓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有著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而海通證券,就是投資者認識中國股市的又一標本股。其標本股的意義至少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結構畸形標本,通過海通證券可以看到中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畸形。中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畸形舉世無雙。一家公司往往只是以少量的流通股份上市,而大量的卻不上市。這樣的股本結構在經過了2005年以來的股改后,就形成了大量大小非的存在。以海通證券為例,在11月21日該公司12.89億股限售股解禁之前,該公司的流通A股僅為23386萬股,僅占總股本822782萬股的2.84%。用如此少的股份來流通,自然也就造成了海通證券股價的高估。而一旦大小非上市流通,也就出現了大小非問題。
二是高發行價標本,通過海通證券這個標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發行價格的高企。上市公司之所以設置上述畸形的股本結構,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維護股票的高價發行。如去年11月海通證券定向增發的股份發行價就高達35.88元/股。如果是讓大量的股份上市流通,海通證券的發行價格就不可能有這樣的高價了。
三是“偽價值”標本,通過海通證券這個標本讓我們可以看到機構投資者的“偽價值投資觀”。近幾年來包括投資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高舉價值投資的大旗。為此,他們把海通證券的股價炒到了68元,并以35.88元的價格參與該公司的定向增發。但如今該股最低跌到了7.88元(而且還有可能創出新低)。面對暴跌后的海通證券,當初機構投資者的價值投資,其價值到底何在?
四是大小非弊端標本,通過海通證券的暴跌我們可以感受到大小非(或大小限)帶來的切膚之痛。自11月10日以來,股市掀起了一波救經濟行情。但面對12.89億股限售股解禁,海通證券的投資者不僅沒有享受到救經濟行情的喜悅,相反卻迎來了50%的暴跌。因此,面對海通證券的逆勢暴跌,正視大小非問題,解決大小非問題,是股市管理層必須要面對與解決的事情,那種回避大小非問題的做法不應該繼續下去了。
五是“圈錢”標本,通過海通證券大量資金的閑置,投資者終于明白中國股市為何被稱為是“圈錢市”了。一直以來中國股市就存在“圈錢市”的說法,認為上市公司的融資就是“圈錢”;認為“股市的錢不圈白不圈”,這一次投資者從海通證券的身上找到了最好的注釋。海通證券明明不缺錢,卻也要融資260億元,用來打新股,用來吃銀行利息,這樣的融資行為不是“圈錢”又是什么呢?
透過海通證券這個標本,投資者可以看到中國新股發行制度上所存在的弊端。雖然海通證券的定向增發是一種圈錢行為,但這種行為卻是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所允許的,甚至是經過了發審委的審核批準的。因此,海通證券巨額募資的閑置所暴露出來的正是中國股市新股發行制度所存在的弊端。而要杜絕這種“圈錢”行為,就必須要改革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以斬斷伸向股市的“圈錢黑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