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中資銀行H股遭外資股東大規模拋售 > 正文
受外資減持影響,A股市場銀行股上周劇烈波動,顯示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對此,應盡快完善制度建設
本報記者 席大偉
一向熱衷于熱炒A股的外資突然變臉。摩根大通、瑞銀和美國銀行近日分別減持招行H股、中行和建行。市場對此反應強烈,也引起了H股、A股的波動。
業內人士指出,半年來,國家已出臺多項利好政策扶持股市的健康發展,但外資減持解禁股卻引起了A股投資者的極大關注。這說明,投資者對目前股市制度建設不完善引發的問題很擔憂,影響到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因此,在經濟面逐步好轉的同時,應該加快解決大小非、建立對沖基金等完善股市制度的動作。
外資減持非源自基本面改變
外資“善變”不是新聞,但外資劇變卻是新聞。近日,資本充足率良好的中行、建行等國有資本遭到了外資的減持。美銀上周二拋售建行56.2億股。上周三,瑞士銀行清倉其持有的34億股中行H股。1月7日,李嘉誠基金也開始以每股1.98港元的價格出售中行股份。
而在前一個月,外資卻在悄然加倉,去年12月17日高盛在場內以每股4.309—4.35港元增持了2052.9萬股工商銀行;去年12月31日,韓國投資大師樸炫柱旗下的未來資產管理也增持了473.55萬股招商銀行。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熱錢研究專家黎友煥介紹,去年12月份熱錢呈加速流出態勢;而自去年9月份以來,熱錢實際流出速度在逐月遞增。
那么,短短的一個月內,中國經濟面出臺多項扶持政策,股市也逐步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外資為何突然“變臉”呢?
第一,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戰略投資者出現財務困難,流動性緊張,有變現救急的需要。限售期滿,提供了變現的條件。當前股價下減持尚有收益,產生了變現套利動力;第二,全球金融機構估值體系繼續下移,中資金融機構的市凈率與市盈率處于歷史低位,但并非沒有繼續下行探底的可能;第三,人民幣匯率由于全球經濟穩定的需要,被維持在高位,市場只有以繼續下跌的人民幣資產來釋放匯率高估的風險;第四,外資對中國經濟前景也開始謹慎。也有人士認為,較低的入股價格是境外戰略投資者拋售中國金融股的內在原因。
引發市場震蕩
受外資減持銀行股影響,A股市場銀行股上周劇烈波動,顯示了A股投資者對大小非問題的擔憂,因為外資減持關系到解禁股的套現問題。
大小非解禁的壓力是A股市場難以承受的,A股市場有普遍的“恐非癥”。最近,市場在“無形之手”的政策作用下,似乎有望擺脫“恐非癥”。去年末以來,以金風科技、海通證券、中國太保、長江證券為代表的部分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解禁,股價不僅拒絕下跌,甚至還出現了逆勢上漲的走勢,并且這種走勢在進入2009年后仍然得以延續。在這種背景下,香港市場卻接連發生外資機構拋售甚至是清空解禁股的事情,這不能不在A股市場投資者中引起震蕩。
同時,目前A股平均市盈率降至約15.19倍,雖然有人認為這樣的市盈率是比較低的,但參考世界其他成熟市場的估值來看,這樣的市盈率并未低估,也就是說,在外資眼中,A股的市盈率還很高,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2009年的外資套現潮將會繼續進行下去。” 對國內市場來說,大小非的解禁壓力依然很大。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