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中資銀行H股遭外資股東大規模拋售 > 正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市場研究總監 桂浩明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幾個交易日中,包括瑞銀在內的幾家外資機構集中拋售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香港發行的H股,雖然此時正逢這些外資所持有的內資銀行H股剛過禁售期,在現在這個時候不約而同地選擇賣出具有某種偶然性,而且從操作的角度來說,它們這樣做也是符合規定的,因此應該說這只是常規的市場交易行為而已。但問題在于,在現在這樣一個頗為敏感的時期,內資銀行的H股在香港市場面臨著很大的拋壓,且股價也明顯回落,其影響還是很大的。即便僅僅從境內市場的角度看,相關的負面作用還是相當大的。
H股A股價差逆轉
一段時期以來,內資銀行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價通常會比在境內上市的同一家銀行A股價格稍高一些,對于這個現象,很多人作過解釋,比較普遍的觀點是由于香港股市上市的銀行股比較多,而且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那里的投資者也比較熟悉銀行,因此容易給銀行股以較高的估值。相對來說,境內市場現在還不那么成熟,投資者結構也不夠合理,對于權重大盤股的承接力明顯不足,在很多情況下會出現大盤股折價的現象。而銀行股一般規模都比較大,因此也就容易形成這些股票估值相對較低的狀況。內資銀行股的A股價格低于H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不過,也正因為內資銀行股的A股價格要低于H股,客觀上也就導致了H股對A股在價格上的向上牽引作用。一些看好銀行股的分析師往往會以內資銀行的A股價格低于H股為例,認證其是有投資價值的,其股價是被低估的。但是,現在隨著外資對內銀股的拋售,已經使得相關的H股價格出現了較大的跌幅,H股股價高于A股的局面變成了A股股價高于H股。這樣一來,也就對內資銀行股的A股價格產生了不小的壓力。不管怎么說,外資拋售內銀股,不僅僅是內資銀行H股的利空,而且也是A股的利空?紤]到境內投資者的偏好以及在內資銀行股的估值中H股因素的存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此舉對A股的負面作用可能還大于H股。
拋售形成間接打擊
此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現在拋售內資銀行股的幾家外資機構,規模都是比較大的,它們也曾多次成為境內企業在香港發行股票時的戰略投資者,并且是以長期投資來換取高額的收益。在現在這個行情十分低迷的時期,因為股票過了禁售期就大肆減持,甚至是徹底清空,這種做法在過去是不多見的,這只能說明它們或者不看好這些被拋售的股票,或者是自身的經營遇到了困難,需要抽調資金來救急。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對于整個市場來說都是很負面的消息。外資看淡內資銀行股,固然對境內股市投下了陰影,這些外資機構如果自身也出現了資金方面的困難,盡管未必會直接對境內股市產生沖擊,但由此而形成的不佳預期同樣有著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最近,不少歐美金融企業披露了去年四季度的財務報告,有的虧損十分嚴重,這不但對當地的股市帶來很大的拖累,事實上也影響了中國內地股市,而那些外資減持內銀股的舉動顯然會強化這種影響。如此一來,間接的打擊也就形成了。
在經濟一體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某個股票市場上所發生的事情,往往會借助各種傳導機制,對另外一個股票市場帶來影響。香港股市與境內股市本身就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外資在那里拋售內銀股,更應該予以高度關注。畢竟,從中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太豐富了,也留下了太多的東西讓人們去反思。而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認認真真搞清楚這種拋售對境內市場的實際影響,并高度警惕由此產生的風險。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