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投資角度看來,如果現金流尚充裕,此刻并不是外資戰略投資者套現投資的最佳時機
近日,外資解禁潮下,套現風潮涌現。繼瑞銀集團在解禁首日清空所持中國銀行H股、美國銀行以配售方式減持建行H股后,1月7日,李嘉誠旗下慈善基金的子公司Magnitico Holdings Limited計劃配售20億股中行H股,同時有消息傳出另有四家二級股東企圖減持。
若稱外資戰略投資者解禁期初滿的套現行為純屬其“后院起火”的“自補窟窿”,其套現亦屬當初投資中資銀行風險的正當收益,然而李嘉誠的拋售套現則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與美國銀行與瑞士銀行的套現盈利不同,李嘉誠當初7.5億美元入資中行,此次預計可套現約5.24億美元,實際上是虧了。除非此基金或是他的資產本身出現債務危機,或者短期看空H股企圖二次抄底,亦可能會有更盈利的項目吸引他獲取超額利潤。”美國格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專家孫飛教授對《中國企業家》記者分析。
雖然減持是配售給機構投資者,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但近日建行、工行、招行等銀行H股下跌無疑說明,在外資戰略投資者及李嘉誠的拋售影響下,不少中小投資者紛紛選擇賣出。“小股東的聯動效應是肯定的,最直接是對信心的影響而看空后市。在當前弱市階段,特別是李嘉誠這種重量級的套現行為,肯定會對大勢帶來不利影響。”孫飛說。
全球金融市場在2009年伊始開始重新布局,美國銀行終于完成了飽受爭議的對美林證券194億美元的全股本收購,富國銀行也將曾美國第四大銀行的美聯銀行以127億美元納入麾下。據Bloomberg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工商銀行以1782億美元的市值排行世界第一,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則分別以1302億美元、1009億美元分列第二、第六。
毋庸置疑,中國金融機構的海外上市之路與引資之路受到了外資戰略投資者的助推,西方資本同時將入股中國銀行業作為全球戰略布點的一個鋪墊,以尋求套現高額回報。進入2009年,除美國銀行和瑞士銀行以外,隨著外資戰略投資者的股權解禁期相繼期滿,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控股、亞洲開發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高盛、安聯也將相繼采取行動。
“從投資角度看來,如果現金流尚充裕,此刻并不是外資戰略投資者套現投資的最佳時機。全球金融市場來看,唯獨中國的銀行資本最充足,從現金為王角度看,現金流最好的也是中國的銀行。不過,鑒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其他外資戰略投資者在解禁期滿后,大都也會采取套現以補充資本金和流動性的行為。”孫飛向記者分析稱。
由此看來,外資戰略投資者所持中資銀行股份實乃優質資產,且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擴散,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必將有長遠的戰略合作,其選擇在解禁期初滿套現,實為渡過眼前的難關的無奈之舉。“金融風暴過后,中國是世界經濟的戰略高地,是境外資本的避風港,雖然目前資本有所外流去救母體,但據我分析,今年春節過后特別是下半年,會有大量資本大舉回流中國。”孫飛預測。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吳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