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社保基金買入大小非引發熱議 > 正文
◆記者觀察
怎樣才叫瘋狂得不計后果?如今,這一幕就在股市上演。
在媒體披露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提出了“以社保基金買入大小非”議案之后,被壓抑許久的股民必定手舞足蹈。在某財經網站高達27151人次的調查中,有69%的股民贊同“以社保基金買入大小非”的建議;有50%的股民對“社保基金能夠遏制大小非”十分有信心;而更有53%的股民相信“可預計的風險遠小于可預計的收益”。
古語所指的“飲鴆止渴”不正是這樣么?鴆,原本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殺人。后來人們將此詞比喻僅求解救目前之困境,而不顧將來之禍患。
作為社保基金,理應是最應回避風險的投資資金。社保基金投資運作原則中明確指出,“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投資債券尚有風險,何況是股票呢?
但是,有水喝,誰又會去“飲鴆”?面對去年的暴跌,平準基金屢喚不出,投資者自然將希望寄托于國家資本社保基金的身上。但是就像大宗交易、二次發售、增持鎖倉一樣,所有一切企圖逆潮流解決大小非的辦法都是一種倒退和枉然。
當人們在痛恨大小非的時候,可曾想過,如果沒有全面股改和政策性溢價造就出的衍生品“大小非”,哪會有轟轟烈烈的大牛市。姑且不論“大小非”是歷史的錯誤還是機會,但我們是否想過:用來化解大小非的資金會不會是若干年后的一個“新大小非”呢?最悲觀的論斷無非是要等到2010年全流通時大小非的影響才會散去,我們現在已經過去了1/3,還有最長2年的等待,挺一挺不就過去了嗎?在過去的18年中,這種等待還少嗎?不折騰,靜靜地用時間換空間,才是成熟股民應該做的。
本報記者 趙笛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