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振
香港的H股也遭遇到了“小非”。日前,美國銀行在港股市場大手筆拋售中國建設銀行H股吸引了不少市場目光。無獨有偶,就在美國銀行“折價甩賣”建行的同時,李嘉誠旗下基金也被報以折讓價沽出20億股中國銀行H股。中資銀行被外資股東集體拋售,一時間不少揣測也隨之而來。
就在去年十月,當建設銀行H股解禁時,正處困境的美國銀行持股不減反增,時隔不足三月,在建設銀行股價尚處低位的情況下選擇減持,前后的對比多少讓人感到費解。有市場人士將其解釋為財務需要,而從美國銀行此番套現的28億美元總額來看,相比與其數額龐大的總資產來說又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如此義無反顧的出手,引發爭議頗多。眾所周知,目前世界前四大銀行中已有三家銀行來自中國,那么中資銀行此次在港股遭遇拋售是否也顯示出外資股東對中國銀行業前景的看淡呢?在這個金融危機的嚴冬,中國銀行業前景如何引發了擔憂。
其實這種擔憂不算多余,一直以來,連續的降息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了國內銀行凈息差,這也將最終導致銀行盈利能力的回落此外,從目前宏觀經濟形勢看,未來進一步降息以刺激經濟的預期較強,令未來銀行凈息差再度收窄的壓力較大。因此,盡管央行同時降低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及下調活期存款利率,銀行近年因高息差帶來的業績高速增長,在今年將告一段落。與此同時,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入,信貸成本上升,中間業務也難再現繁榮,如此看來,風險加大增長放緩的確將成為2009年中國的銀行業所共同面臨的壓力。(9C4)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