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大起大落出人意料
2007年初,當油價在年內最低的50美元出頭時,若你說油價將來會超過100美元,人們一定會認為你的腦子“進油了”。而2008年1月當油價首度突破100美元時,全世界都在確認低油價時代已經徹底過去。當油價在7月創出147美元的歷史新高,外資投行預測油價將上升至200美元時,你或許并不再認為那是天方夜譚。
但僅僅過了5個月,12月的紐約市場油價卻暴跌至每桶34美元,處于近5年來的最低點,短期跌幅超過70%,如此劇烈的戲劇性變化實在出人意料。
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真實的石油需求量減少,引發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滑,人們轉而擔心經濟進一步變冷。中國也曾是高油價的受害者,而用油者更是僵化定價機制下的雙重受害者。不過,油價暴跌也促使討論了十幾年的燃油稅改革,終于將從2009年開始實施,年末成品油也終于調低了一點價格。
2009年的油價還會有這么多故事嗎?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能真正與國際接軌嗎?
過冬:寒流陣陣熬嚴冬
金融危機來了,相關行業舉步維艱,企業紛紛忙著準備“過冬”,壓縮人力成本,于是伴隨經濟危機的裁員減薪潮在這個冬天上演,只是不知道冬天還有多長。
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還未過去,實體經濟危機已經初現端倪,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兩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美國第二大飲料制造商百事可樂宣布裁員3300人,同時關閉6個工廠。中集集團干箱制造停產,2萬工人放假;東方航空采取減少獎金的方式進行降薪;寶鋼全員工資將下調10%;夏新電子裁員近70%……
如果說人民幣升值、原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是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的三大因素,那么在這三重壓力下,金融危機的爆發則使規模型企業也面臨一場“生死劫”。
與此同時,民工失業回鄉潮始現、大學畢業生求職遇就業市場“寒冬”、白領為保飯碗不敢要孩子、跳槽、提加薪,網絡盛傳“過冬十戒”。2008年的“冬天”也因為全球經濟危機又添了一層寒意!
維穩:不止是中國特色
這是配合北京奧運會的召開,管理層提出的股市新名詞。不過,自從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四吁“維穩”及新華社七論“維穩”以來,“維穩”就一再遭遇嚴峻考驗。股市好像對“維穩”并不買賬,一路單邊下跌,不禁讓人心生疑惑:或許是股民自作多情,管理層所說的“維穩”泛指維護交易系統、交易場所的穩定?到底誰該維穩,又是誰在阻礙維穩?
與維穩相伴而生的是平準基金。隨著2008年股市的大幅下跌,被擱置四年之久的平準基金呼聲再起,而匯金公司在股市低迷時期頻頻出手,更讓人產生懷疑:是否匯金公司扮演了中國式平準基金的角色?
不過,維穩“救市”不僅是中國的熱詞,更是美國排名第一的年度熱詞。在韋伯斯特在線詞典網站公布的2008年美國熱門詞匯排行榜中,“救市”(bailout)一詞名列首位。
四萬億:股市最立竿見影的政策
四萬億的說法來自于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于2009年1月1日起實施十項經濟項目,針對目前的經濟困境,兩年內采取的“額外開支”高達四萬億人民幣以促進內需,提高人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四萬億的數字一出來,就引起國際轟動。“其震撼力堪比北京奧運會,彰顯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的救市計劃堪比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以上都是國外媒體的評價。
中國刺激內需的政策的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對于股市而言,四萬億更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后的一波反彈行情令2008年的降印花稅、降息等政策刺激交易相形見絀。如今大家思考更多的是:四萬億會給中國股市帶來什么?它在推動中國經濟的同時,又會如何影響中國股市與房地產市場?
TOPVIEW:早早夭折的數據革命
Topview,又稱為“贏富數據”,其壽命剛剛2年,這一被部分運營商推崇為“改變機構和散戶信息不對稱的一場數據革命”就要在2009年1月1日劃上句號了。
贏富數據是上證信息公司于2007年初在交易所數據庫基礎上開發的盤后交易統計產品,這一收費產品在更透明、更快速地傳遞證券交易信息的同時,也將基金等機構的操作行跡暴露于眾。在遭到基金等眾多機構的反對后,終于將在2009年1月1日正式下線。
盡管以出賣基金公司的信息來賺錢這種行為是否恰當還有待商榷,但客觀地分析,贏富數據還是做了一件有利于證券市場信息公開透明的事情。因此,贏富數據是否該下線,以及下線之后管理層又該以什么方式來進行監督等,這些都值得證監會等相關部門考慮。
Accumulator:我遲些才殺死你
Accumulator是什么?對于內地投資者來說,大多數或許都不清楚。但若提起中信泰富投資金融衍生品合約巨虧100多億元的事件,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聞,而這個金融衍生品正是Accumulator合約。
Accumulator 的全稱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即“KODA”),實際上是一個期權結構產品,也被稱為累計期權。發行商鎖定股價的上、下限,在一個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以低于現時股價的水平為投資者提供股票,當股價升過現價3%~5%時,合約自行終止,但保證投資者至少一個月的積累股份;但當股價跌破行使價時,投資者必須雙倍吸納股份。由于此類產品風險極大,在香港市場上又有I kill you later(我遲些才殺死你)之稱。
一些在香港投資Accumulator合約產生虧損的投資者都認為自己被銀行騙了,相關的法律訴訟也頻頻見于報端,看來“不熟不做”還是資本市場不可破壞的一條軍規,否則可能真的被人“殺”了還不知風險來自哪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