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中銘
當前證券市場最主要的任務是什么?毫無疑問是穩定。而只有減少了股價的劇烈波動,市場才能平穩運行。在股指已經暴跌70%的背景下,來自監管層的諸多救市措施紛紛出臺,顯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另外,作為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同樣具有穩定股價的職責。
此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某些高管用自有資金買入自家公司股票的行為,對于提振投資者持股信心顯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高管都能勁往一處使。當諸多上市公司高管的增持形成一道“風景”時,亦有其他高管趁股市反彈大肆減持套現。
10月13日,是華僑城高管及其骨干股權激勵股份解禁日,自當月20日開始,其高管便開始了減持。盡管截至到目前減持的股份數量不大,但其負面影響卻是客觀存在著的。其實,不僅僅是華僑城的高管在減持自家公司股份,深市中小板高管的減持套現行為更顯得突出。
來自滬深交易所的相關數據顯示,滬市10月份上市公司高管合計凈增持自家公司股份49.25萬股,而11月份的合計凈增持上升為187.76萬股;深市主板方面,10月份上市公司高管合計凈增持151.28萬股,11月份合計凈增持59.6萬股。無論是滬市還是深市主板,其上市公司高管在這兩個月都表現出凈增持。
但深市的中小板卻顯得“另類”——10月份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合計凈減持138.34萬股,而到了11月份,其合計凈減持股份數量大幅飆升至736萬股,凈增四倍多,如青島軟控董事王健攝及其兄弟王彬共計減持225.48萬股(截至到今年6月30日,王健攝持有7.15%的股份)。同樣都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亦同樣是持有自家公司的股份,中小板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可謂“別具一格”,頗具“獨立性”。
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的大肆減持行為,至少表明其認為公司股價已經高估了,否則就無法得出合理的解釋。但是,中小板股票同樣遭遇了暴跌的洗禮,同樣跌幅巨大,而其高管趁大盤反彈之際套現,并且與滬市及深市主板上市公司高管采取了不同的操作策略,確實值得深思。
或許套現股份兌現收益是其中絕大多數高管的初衷,畢竟在資本市場中“利”字當頭。但中小板某些高管的減持行為,不僅與當前維穩的大勢相悖,而且還嚴重地影響到其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事實上,中小板股價的高企并非什么新聞。從最初首日掛牌的“新八股”,到“新老劃斷第一股”中工國際,再到近兩年上市的新股,整體而言,中小板新股發行市盈率要高出滬市與深市主板。由于其主要以中小盤上市公司為主,更容易受到資金的炒作,股價高企在所難免。另外,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存在著為數不少的自然人股東,并且多數還在上市公司中擔任高管職務,所持股份解禁后高位減持也就不難理解了。
透過中小板高管的減持,市場更應該反思“為什么”?股改之后的新股發行,只有全流通之名,而無全流通之實,中小板亦不例外。占較大比例股份被人為鎖定的現行新股發行制度,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中小板高管的減持行為再一次做出了有力的證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