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湘源
想做大資本市場,絕不能重復美國片面追求市值上的證券化率的錯誤。對公允價值的反思,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還原其“非經常性損益”之本質。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通過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正是“非經常性損益”還原公允價值本質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對公允價值的反思,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還原其“非經常性損益”之本質。中國證監會將投資收益之類的公允價值重新界定為非經常性損益,正是如此。
美國當初首先引入公允價值,標榜的是公平價值,實際上更為注重的其實是泡沫價值,尤其是在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作用被過度開發、過度利用、過度發展的情況下。顯然沒有想到過一旦遇上不活躍的市場又將如何,而偏偏就讓它遇上了被格林斯潘稱之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恰是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反而使危機更快地暴露出來,讓投資者看到了高杠桿率的迷人泡沫破滅之后尷尬不已的真實情況。
美國的銀行家認為按市值計價會計準則是導致當前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財務會計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和第159號《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選擇》還未滿一年時,就以救市的名義作了一項頗具爭議的修改:企業在為資產確定其公允價值時,如果該類資產缺乏活躍的公開市場交易,則可以通過內部定價,包括合理的主觀判斷來確定其公允價值。正如美國消費者聯盟的負責人所指出:允許企業欺騙投資者又欺騙自己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它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中國證監會在修訂2001年頒布實施的非經常性損益規定時,考慮到上市公司從2007年開始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于影響較為普遍的項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持有和處置損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處置損益是否應界定為非經常性損益等未做出明確規定。不過,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界定上,通過簡單對照文件列舉項目的方式“對號入座”,實際容易導致對非經常性損益的界定標準不一致,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我國房地產信貸產品沒有急于去證券化創新,房地產上市公司也沒有急于按照市值計價原則引入公允價值,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引用公允價值上也相當謹慎,這可以說是我國得以有幸避免美國次貸危機和兩房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發生在金融類上市公司以及某些持有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成分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成亦公允價值、敗亦公允價值”的教訓,顯然不容忽視。
對于更多地采用虛擬價值而幾乎不涉及成本價格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來說,一年多來股票賬面市值的“大忽悠”,不免令相當一些上市公司淪為公允價值的重災區。根據銀監會對2007年上市銀行年報的統計分析,2007年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負債僅占負債總額的0.53%,明顯小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的規模。這種不對稱的方式容易增加資產負債表的波動性,中國平安可以說是最為典型的例證。2007年利潤大增107.9%的中國平安,2008年三季度僅僅因為計提投資富通的157億元壞賬準備,就產生了高達78億元的巨虧。
重新將“與公司正常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兩大類型的公允價值定義為“非經常性損益”,不僅有助于在會計實務處理上澄清誤以為“公允性”可以取代“真實性”的錯誤認識,更好地堅持“真實性”、“可持續性”和“可比性”等基本會計原則,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真實還原了公允價值的本質。
2007年起執行的新會計準則,允許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根據《股票上市規則》有關ST公司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扭虧后即可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規定,多家盈利無望、處于退市邊緣的*ST公司在2007年底采用這一方式保住了上市地位。但《股票上市規則》也規定,ST公司如要摘帽,不僅要求凈利潤扭虧,還要求主營業務正常運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正值。在證監會和財政部規范ST公司債務重組收益項目以后,由于跟股票投資相關的損益將可能列入非經常性損益,一些希望通過炒股扭虧摘帽的ST公司愿望落空。這是對資產重組的撥亂反正,應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公允價值還原于非經常性損益的新規,也有可能影響到一些準備再融資的上市公司。對那些準備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續性,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不過,這對于糾正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的偏向則不無益處。
想做大資本市場,絕不能重復美國擴張金融泡沫片面追求市值上的證券化率的錯誤。在筆者看來,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通過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正是“非經常性損益”還原公允價值本質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