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湘源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12月2日,深市驚現大小非超限買賣“敵情”,于是,深交所又一次發出了緊急規范令。
此時,距今年4月20日證監會發布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滬深兩市交易所隨即發布的《實施通知》或《操作指引》已近8個月時間。如果從1月份開始引入 《控股股東減持預披露制度》算起,交易所走上監管大小非一線的時間也快有一年了。仔細數來,證監會以及兩市交易所為了規范大小非已費盡心機。可是,盡管左一個規范,右一個限制,違規的照常不怕違規,超限的依然敢超限,這讓大小非減持規范成了“稻草人”。
似罰非罰,罰不到位,當然是大小非超限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對于那些被發現違規的對象,交易所雖然都給出了不同程度的處罰,但多數只是公開譴責以及對違規賬戶限制交易1~3個月。一旦從二級市場上買回了超額出售的股份,還可以被從輕發落。針對違規超比例減持的行為,交易所雖然一再表示正在抓緊研究更加嚴格的處罰措施,可是,除了對違規賬戶延長限制交易期限之外,諸如重審相關違規股東的上市公司董事任職資格、建議凍結資金賬戶、限期回購超減股份并將違規收益上繳上市公司等措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對于違規成本太低的“頂風作案”者來說,沒有硬性限制的規范,當然也就更談不上讓人敬畏其心和慎獨其行了。
邊打邊揉,小罵大幫忙,也是大小非超限違規愈演愈烈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說來也奇怪,深交所一邊指出應當提前應對“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一邊卻說“大小非”減持并非導致市場深幅調整的主因。非但如此,有關各方還出臺一些令人費解的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措施——10月1日起生效的新《上市規則》中,最為突出的一處修改,便是對首次公開發行中有關持股人的股份流通限制的修改,這被市場人士普遍解讀為給大小非 “松綁”。上證所不僅積極備戰紅籌股回歸,還要積極密謀海外公司A股上市,并將此列為今年重要目標之一。深交所方面則緊鑼密鼓,不停地為創業板的推出搖旗吶喊。相關部門更是時不時地為卷土重來的IPO和再融資投石問路。大小非前害未除,大小限后害又接踵而至。
不過,上述各項最多說明了導致大小非災情發生的表象,其實,“大非政策不變”,才是真正的內在原因。為什么一提到給大小非加鎖,馬上就有 “不能違背股權分置改革形成的契約”的擋箭牌?為什么一說“重新規定暫停流通”,馬上就有人說 “不能再回到股改之前的老路上去了”?
現在看來很清楚了。這就難怪在“大非政策不變”的同時,寧可鼓勵增持回購在流通股份,并千方百計為大小非大開“大宗交易”、“二次發售”、“可交換債券”、“融資融券”等方便之門,也不向社保基金劃撥應劃撥而未劃撥的國有股;寧可因噎廢食也遲遲不推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股指期貨;寧可“忍看朋輩成新鬼”也不肯推出平準基金救市了!一切的一切,并不在于大小非規范不了,更不在于大小非限制不得,而是在于“不變”二字上。一個“不變”見真情,以“大非政策不變”應市場穩也穩不住、治又治不好、救又不想救的“萬變”。這恐怕就是解讀大小非減持規范新政之所以成為形同虛設之“稻草人”的唯一答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