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檀 評論員
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中國人民大學吳曉求、北京大學曹鳳岐等國內10位知名教授最近聯名上書,建議擴大內需應把提振股市作為切入點。建議書認為股市暴跌對居民收入和消費產生重大影響。股市穩定回升,能夠起到增強信心、擴大消費的作用。
十教授上書呼吁救股市,這是對資本市場的痛定思痛之語。時至今日,我們還必須回到原點,思考中國資本市場的定位,思考資本市場中的種種反常現象。
上書主要提及了內需、財富效應與資本市場的定位問題,核心直指大小非。無論如何,我們應該為學者公開自己觀點的勇氣鼓掌。
通觀上書,主要強調了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在提振內需中的關鍵作用。一句話,是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合理性、合法性與重要性繼續背書。這實在讓人奇怪,中國股市發展近20年,難道還需要為合法性正名嗎?
需要。這從資本市場屢屢被作為壞孩子嚴加管束,動輒要擠股市泡沫降低通脹就可以知道,資本市場的合法生存地位僅停留于紙面,而沒有落實于行動。無論是《公司法》還是《證券法》,都沒有根除股市是投機市場、是泡沫制造機這兩根哽喉之刺。
上書的第二部分講的是救市之法,用大篇幅講述了如何解決大小非,這就暗示了大小非是目前股市不振的根本原因,就像國有股減持是上輪熊市的根本原因一樣。
為了照顧有關部門的情緒,文章特意指出,“這絕不是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否定,而且是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完善”。筆者曾經提出二次股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在后股改時代需要刮骨療毒,通過新股發行機制徹底根除不正常的巨量大小限,通過資本利得稅解決大小非。但是大小非們以及大小非的支持者們很不滿意,認為是對市場化的嘲弄。
文章中提出“大非自鎖”與“小非分割”的辦法,所謂大非自鎖是將上市公司的大非拋售與業績掛鉤。所謂小非分割是把持有同一公司非流通股500萬股及以上者界定為“大的小非”,500萬股以下界定為“小的小非”。披露“大的小非”,是指對要賣出的 “大的小非”必須預先披露——在未來一個月內,“大的小非”賣出的股份超過200萬股以上者,均須提前5個交易日預先披露。讓股民有知情權,保持市場穩定。而放飛“小的小非”則指完全放開。
大非自鎖改變了上市公司的游戲規則,有企業愿意自鎖嗎?優質的企業愿意,因為他們希望把自己和濫竽充數的劣質企業區分開來。
大非自鎖實際上是通過 “剖玉”的辦法把上市公司的業績大白于天下,區分出優質上市公司與劣質上市公司。如果把資本市場比作一個玉器市場,如果上市公司是好玉,那么,持玉的主人樂意把玉剖開,讓購買者細細品鑒,這樣才能賣出好價錢。而不誠信的市場,多數廠商樂意讓顧客打賭,以一定的價格剖開石頭,看里面是不是玉石,這個市場的成交價格一定很低,而交易成本一定很高,市場的石頭一定很多。同時,這樣的市場一定會趕走誠信的交易者,因為擁有好玉的人會認為不值。
通過“大非自鎖”的辦法,提供了一個標準,將愿意“自鎖”的上市公司與不愿意自鎖的上市公司區分開來,投資者由此得到明確的底線,他們如果愿意購買不自鎖的股票、愿意與垃圾公司為伍,這是他們的自由,而另一部分謹慎的投資者可以購買自鎖的股票。鑒于中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特性,鑒于資本市場缺乏信用硬約束,將股權向債權靠攏,是保護投資者的上佳選擇。證監會的現金分紅與再融資掛鉤跨出了一小步,他們應該再跨出一大步。
大非自鎖很重要,據筆者所知,有許多現金流緊繃的上市公司急于融資,而確鑿的事實是,鐵道部明示,還會向資本市場輸送一些上市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也有此計劃,國開行與農行更是箭在弦上。
就像是諷刺,與十教授上書幾乎同時,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先生在深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非政策不會變。兩條新聞同一天出臺,看上去像是打擂臺。
這也可以為如下奇怪現象找到答案,為什么要采用公開上書這種形式?推測是溝通渠道不暢。筆者跟一些學者交流,了解他們對于資本市場節節敗退痛心疾首,在年初的時候就對實體經濟表示擔憂,如今這些預言不幸一一應驗。
救市論就是這么尷尬,在年初抑制泡沫的聲音中,顯得杞人憂天;而在股指回落2000點之內,救實體經濟尚且不暇之時,又顯得不合時宜。兩難處境就是中國資本市場尷尬境遇的典型反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