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煒
本周二的A股再度跟跌不跟漲,對隔夜美股大漲不理不睬,指數高開后一路震蕩走低。A股何以如此不爭氣?看一下當日海通證券的跌停,就不難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股市反彈,讓投資者猶如“久旱逢甘霖”。從目前看來,真正的贏家未必是長線投資者,而是撿得逢高出局便宜的大小非。11月10日至14日,二級市場行情火爆,量價齊升,滬深證交所的大宗交易平臺一片熱鬧。統計顯示,大小非借著反彈行情瘋狂減持,期間共發生62次大宗交易,僅14日就多達30次,創下年內單日大宗交易次數之最。
11月21日,海通證券12.89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讓投資者體會到大小非的“不可承受之重”。由于限售股將要解禁,海通證券在月初遭遇過連續暴跌,但并沒提前消化限售股上市的壓力。21日和24日,海通證券均無量跌停,竟然出現了跌停板上封單數量超過原有流通盤的奇觀。另一邊的大宗交易,21日共發生16筆,成交了1.4億股海通證券,涉及總金額近20億元。考慮到該股下月還有限售股解禁,能夠理解市場對大小非的恐懼。更有數據表明,大小非解禁使海通證券幾乎變成中小投資者的“墳場”。9月末,基金等機構開始從海通證券大規模撤離。9月23日,機構賬戶持有該股流通盤的比例為13%,到11月18日驟降至2.2%。
透過海通證券的連續跌停及近期大宗交易的升溫,可以看到A股走熊究竟是被什么問題“羈絆”了。用市場人士的話來說,“海通證券是對大小非不可怕論的沉重一擊”。11月份至今的上證指數累計上漲9.25%,海通證券卻暴跌47.40%。從上月末的18.44元跌至11月25日的9.70元,海通證券仍未走出大小非“雷區”,是對所謂“大非減持意愿不強”觀點的沉重打擊。即便11月21日解禁的限售股,同樣對大小非感到恐懼。海通證券借殼前52家原股東持有的20.69億股將在12月29日解禁,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小非,持股成本更低。若現在減持意愿不強,豈不面臨更大的風險與不確定因素?既然法律沒有禁止拋售,不看好的股東當然會有強烈的減持意愿。
海外股市大漲未能帶動本周二的A股,表面上看,是平準基金未露面、降息利好暫時不會推出等緣故,實際上,大小非壓力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之一。看到海通證券連續跌停,哪個投資者不對大小非多幾分恐懼?
年末將至,投資者開始盤算明年的走勢,更在乎明年的預期。有市場人士直言,“無論2009年的大小非高潮,還是即將公布的上市公司業績,都不會有好消息”。顯然,A股不可能單靠經濟刺激計劃來救市。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但無法短期改變上市公司業績。更何況大小非的沖擊,從來不避開績優股,再好的業績也難以減緩大小非的壓力。
不可忽視的是,與海外金融危機、國內經濟下滑風險增加、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減緩等負面因素相比,投資者對大小非問題的解決缺乏信心。從大宗交易平臺到可交換公司債券,以及將來或登場的二次發售等,這些管理層針對大小非采取的對策,未能改變市場的預期。在不少投資者看來,近似“換湯不換藥”,與限制、約束大小非的市場預期相距甚遠。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小非問題不是趨于化解,而是不斷積累。“新老劃斷”后發行的全流通上市公司,擁有大量首發限售股,被視作比股改存量大小非更嚴重的“堰塞湖”。
可見,改變A股市場的根本面貌,繞不過大小非這道坎。面對明年解禁數量更多的大小非,管理層必須早做打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