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檀
央企獲得注資,或許占中國股市半壁江山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將安如磐石,股市也就有了主心骨,但筆者不這么認為,相反,股市將因此患上軟骨病,給投機者更多的機會。
給南航、東航注資之事話音未落,又有消息稱,給包括國航在內的三大航空公司注資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多央企獲此優厚待遇。有人認為,這是股市大利好,果然,東航與南航的股價在注資傳聞一出就開始飆升。
股市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市場,好的企業應該以低成本融資多的資金,如此老調不需重彈,但一些人卻常常忘此老調。
個中原因不難索解,想想看,央企今年要分紅,此時恰逢一些央企利潤下滑,國資委在央企內部損有余以補不足,一則可以扶助央企內部的困難企業,二則肥水不留外人田,如此一舉兩得的好事。
我反對此舉的原因很簡單,這么做的結果是用扭曲的激勵機制,鼓勵了效益不佳的公司,將使資本市場成為“競次”市場,誰越有行政話語權,誰虧損越多,誰就越受追捧。最終必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令中國資本市場成為效益低下企業的集聚地。
我們從注資航空公司來看,注資之后對于航空公司有什么業績要求?效益低下是管理不力?行政干預?還是其他因素?如此注資之后連起碼的債權人收益都享受不到,那么,其他效益佳的企業,其他納稅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冤大頭。
以東航為例,從上市之后,其戰略決策,無論是行政決定的還是自主進行的,罕有成功。
創立于1988年6月的東航在1997年上市之前,一直保持較佳的盈利狀況,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東航進入鼎盛時期—銷售收入100億元,年利潤4億元人民幣以上,1996年利潤額曾一路攀至6億元,在普遍不景氣的國內民航業中可稱得上一枝獨秀。
1997年,東航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上市的民航企業,募集資金近30億元。不知道是被人盯上了,還是有錢燒得慌,上市之后,東航拒絕了新航與國泰成為戰略投資者的請求,且5年內在實行大航空公司的指令下連續重組5家航空企業,結果效益一落千丈。
在“東新戀”黃了后,最新的版本是東航、上航合并,上航雖然規模小,管理、效益卻比東航好得多。東航有并購上航的資格僅僅因為其體量大,是央企?
筆者以東航為例,絕不是說這樣的現象是東航獨有。實際上,央企資金鏈緊繃的不少。不少央企在前兩年的經濟過熱階段也一直在大舉擴張。中石油、中石化上市融資之后最大步驟是在國內加緊壟斷上下游產業,造成產能過剩、盈利預期下降。原油價格回落,而國內成品油價格不下調,莫非是在倒逼消費者為油企錯誤決策買單?
如今,在經濟下行周期,給效益不佳的央企注資,可能再次將錯誤的、逆向的激勵機制扭曲到極致。如此一來,資本市場怎能不患上投機病與軟骨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