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湘源
4萬億投資的“快重準實”與資本市場的維“穩”,不無反差。
耐人尋味的是,盡管平準基金呼聲日高,但據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向港澳媒體透露,政府對救市沒有一個共識。由此可見,“快”和“穩”的反差其實也就是缺乏救市共識的表現。
問題是:維“穩”真的穩得住股市嗎?如果穩不住,股市會不會拖了4萬億的后腿?
盡管近日證監會官員大言不慚地說,證監會近期陸續出臺的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措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是,此次4萬億投資的刺激經濟計劃出臺之前,證監會不知講了多少次的維穩,也不知出臺了多少“治市”的政策補丁,卻沒有一次是真正穩住了股市的。相反,口頭上越是講“穩”,股市非但越是不穩,反而跌起來越是兇猛,“制度治市”也沒能制止股市一瀉千里的暴跌。有名無實的維“穩”不僅反過來成了“不穩”的同義詞,在某種意義上,也成了政策市失信于人的標志。
所謂維“穩”,實質就是“只能治市,不能救市”。寧打“治市”的補丁而不思糾錯的“以治代救”,說穿了,與其說是維穩,不如說是想在不改變原來的市場定位和利益分配傾向的前提下,以強化行政監管和行政調控市場的“制度治市”,千方百計維護大小非的既得利益和套利權利。
中國股市雖然基本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但是,這次股改本身并未觸及發行融資、分配以及公司治理等市場根本制度的改革,特別是在對價和權證換流通權的做法存在明顯不公平的情況下,對大小非進入全流通所帶來的后置風險不僅沒有必要的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而且也缺乏進一步推進市場機制深層次改革的決心和維護投資者利益的關鍵性措施,由此而引發嚴重的市場風險是不奇怪的。中國股市之所以跌得比發生了金融危機的美國華爾街還慘,不能簡單歸咎于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也不能簡單地歸咎于整體經濟目前所面臨的困難,更不能簡單地歸咎于6124點所反映的股價泡沫,根本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大小非。無視解決大小非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片面的“治市”代替救市的糾錯作用,不啻掩耳盜鈴。
必須指出,當前股市所出現的強勁反彈,主要是4萬億投資的強烈刺激所致,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前期非理性過度下跌的報復。所謂“政策積累效應正在逐步發揮作用”的說法,明顯缺乏說服力,不無偷天之功之嫌,固然不值一提,但在某種意義上也從反面提醒了我們。先救經濟是否也能救得了股市呢?
一方面,先救經濟對于推升上市公司業績雖然不無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政策累積效應”的發揮作用不可能立竿見影,應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過度炒作,則不無透支之虞。對此,不能缺少必要的謹慎。
另一方面,先救經濟雖然給股市創造了救市的有利條件,但如果刻意回避大小非問題的解決,繼續堅持穩不住市也治不了市的“制度治市”和消極維“穩”政策,不僅喚不回中國股市已經失去的“比黃金還貴”的投資者信心,而且也將使市場正在失去的最基本的融資功能、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以及投資回報功能更加難以恢復。
“快”與“穩”的反差,表面上是先后之爭,快慢之爭,虛實之爭,骨子里則是救市的方向之爭,路線之爭,利益的長短之爭。
“快”與“穩”的反差說明,救市不只是錢的事。沒有思想的轉變,有的時候,再多的錢也不解決問題。相反,思想上缺乏共識,“穿新鞋”也會“走老路”。
“快”與“穩”的反差說明,“虛擬經濟”決不等于可有可無的“虛無經濟”,如果股市信心不穩,基本功能不健全,勢必直接影響到擴大內需的計劃不能落到實處,到頭來必然拖了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后腿。
“快”與“穩”的反差說明,救市與其說離不開政府的決心,不如說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參與。4萬億投資的力量固然不容小視,但在某種意義上,如果股市救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救大小非而是救投資者,那么,救股市的作用或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