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湯亞平
在二級市場低迷的背后,大宗交易市場正在悄悄“繁榮”起來,而近期QFII的活躍特別惹眼。連續兩日通過大宗交易豪擲9億元巨資買入A股,而且是以抄底著稱的瑞銀所為,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而昨天大盤強勢反彈,也再次佐證了瑞銀的抄底之成功和嗅覺之靈敏。大宗交易市場為何近期頻現QFII身影?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投資者關注:
其一,機構基本認可1800點的“政策底”。A股市場的三大主力資金,基金、T類機構和QFII過去一周凈買入近55億元,暫時結束了10月以來機構持續拋空的局面,但經過10月的暴跌沖擊,部分機構似乎已開始改變投資策略。QFII中,瑞銀總部抄底姿態最為高調,在上周后期的大宗交易平臺上成為47筆大宗交易的大買家。 分析人士認為,瑞銀此舉意味著,在外資機構看來,當前A股市場估值吸引力已非常明顯。
其二,機構主力或積極建倉。按瑞銀此前出具的大宗交易詢價意向書,是“希望以現價的90%左右買入”,以往大宗交易也多以收盤價打折甚至打9折成交,但瑞銀此次交易主要是按照市場價成交的。從瑞銀買入的強烈意愿來看,更多證明了其建倉的積極性、迫切性。
其三,QFII成為大宗交易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截至11月6日,今年以來和QFII席位有關的大宗交易共產生了111筆,共成交46.4億元,占到了市場成交總額的23%。分析人士認為,在整體實力與基金、險資等國內機構相比不在同一級別的情況下,QFII另辟蹊徑,轉戰大宗交易市場,成為該市場的一大主力。
其四,投資者應理性看待QFII抄底。分析人士認為,對瑞銀的買入需要進一步分析,其直接原因到底是為了自營業務去拿這個頭寸?還是因為新發基金需要建倉?這是有區別的。如是新基金建倉,買入需求是被動的;如果是自營需要,這就代表了瑞銀對市場的判斷,可以成為投資者入市的參考因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