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商 灝
近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國內各行業的危機之中,一種特別的景象令人矚目,那就是,多家與善設賭局的國際大投行簽訂過對賭協議的中國企業,紛紛感到惶惶不可終日。逐漸浮出水面的蒙牛、太子奶、深南電、雙鐵、中信泰富、中國高速傳動、中華英才網、華潤集團等企業的“對賭協議”,讓人們看到,原來在跌宕起伏的市場局勢中,許多中國企業是因“對賭”而巨虧,而惹火燒身,而陷入窘境。
任何機構和個人在投資前毫無疑問都應有對商品市場的獨立、理性的判斷。在對賭中,國際投行往往利用有利條款處于有贏無輸的位置。最近一系列案例帶來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已不能輕信頭頂光環的國際投行,而必須要有自己的看法,有獨立、深度的分析。而“對賭”的魔力,這種亦正亦邪的金融衍生工具,在熊市的放大鏡下正在露出它猙獰的面目。
對衍生品的意義爭論其實由來已久。6年前談到衍生品時,巴菲特公開認為它是一顆定時炸彈,中央銀行和政府都還沒有找到有效方法去控制、監測合約可能引致的風險。而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當時卻表示衍生品利大于弊,是支持美國大型金融機構保持和增強生命力的關鍵因素,可以分散金融風險,更好地測量和管理風險。
今天,許多金融衍生品研究人士都不贊成企業參與對賭,也不認為國內企業家有與國際大投行對賭的實力,然而事實卻是企業的“對賭危局”仍在接連爆出,有輿論甚至認為,與國際資本對賭已成中國財富的“絞肉機”。
仔細研究對賭協議可以發現,基本上,對賭的都是業績,股權是勝敗的籌碼。而無論風吹浪打,國際資本大都成則收獲豐厚資本收益;敗則可進一步控制對賭公司股權,然后另做打算。
近幾年,國際投行將目光轉向中國內地許多具有成長性的民營企業的培育上,憑借其眼光和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的經驗,玩得風生水起。
若用貪婪或輕率來非議這些試圖追逐險利的國內資本,顯然沒有任何意義,但我們已有充足的理由要求對此類交易給予特別的政府監管。
證券監管部門對于金融衍生品投資,對于金融杠桿的過度運用,如何給予適當監管?投資者如何不再只是通過券商報告來“霧里看花”?這是新課題。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披露與其證券本身及其衍生品相關的重大敏感信息,但該辦法未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投資的衍生品必須披露。不過,證監會近來已有表態要關注相關交易中特別信息披露的可能性。
我們看到,在過去,衍生品總額很難計算,雖然其算作證券投資,但總額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披露。可是當市場波譎云詭之際,那些貌似風險不高、金額不大的初始合約卻有可能風險突然大幅逆轉,立刻由盈利轉為虧損,而且虧損額度放大數十、數百倍。因此,在當前金融市場動蕩的特殊環境下,的確有必要充分考慮披露其潛在風險。
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國內企業對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衍生品市場的操作并不熟悉,在國際金融大鱷面前,還只是一無所知的小學生。如果這些大鱷也沒有逃脫市場的懲罰,國內那些手握大量資金的企業和機構就更要看緊自己的錢包,以免被輕易騙走。
但僅僅如此還遠遠不夠。很多業內人士都開始要求加強對衍生品投資的監管,并清晰地提出具體監管舉措。例如,實行制度上和監管上的雙重管理,制定相關的操作制度和問責制度,監管上要有專人或專班負責,等等。
銀監會高管最近業已表示,一個有序市場的基礎是法制和監管。市場主體一旦脫離監管和法制約束,過度追求盈利,盲目競爭,市場就可能滑向無序,金融危機就極易發生。
現在,除了國內的企業要補上“金融衍生品”投資這一課之外,政府監管部門更要從美國五大投行的教訓中看清國內相關市場潛在的風險,并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要實現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政府與企業都必須設法有效抑制過度投機,而絕不能依靠過高杠桿率進行盲目投資。只有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方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