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肖柳
浙江龍盛高管最近有點煩。從7月24日開始,由于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心,短短三個月,浙江龍盛股價便由17.6元高位迅速下跌到5元左右,這一價格與該公司股權激勵計劃中16.88元的行權價相差逾兩倍。對于這種跌勢,浙江龍盛董事長阮偉祥曾對他的下屬說,“真不清楚市場是怎么定價的,怎么可能僅值這么一點錢。”
6月18日,浙江龍盛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計劃授予激勵對象4120萬份股票期權,設定的行權價為16.88元。從浙江龍盛股東大會前一日的收盤價13.91元來看,對這份將在一年后開始行權的激勵計劃,浙江龍盛高層充滿信心。
但市場是殘酷的。分析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的經濟形勢,一只5元的股票要在半年內漲到15元以上,難度非常大,除非有重大改觀。如果股票到行權期依然在行權價格之下,期權就沒有內在價值,變成一張廢紙,當初激勵高管層的目的也難以達到。
事實上,上述擔心讓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放棄或者終止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昨日,就有包括寶鋼股份、中集集團、中工國際和大連國際在內的四家上市公司宣布終止股權激勵計劃。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32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更有甚者,近期出現已經由股東大會通過可以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也被終止或撤銷。
10月18日,康恩貝終止了2006年9月份就由股東大會通過的股權激勵計劃;10月29日,萬業企業撤銷了2008年3月份已經由股東大會通過的股權激勵計劃。這些上市公司表示,由于國內證券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繼續實施該股權激勵計劃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意義和作用已難充分體現。
對于上市公司董事會作出撤銷或終止股權激勵計劃的行為,一位對股權激勵有較深了解的券商人士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從股權激勵的目的來說,是要讓被激勵對象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夠直接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但以原來的股權激勵方案,設計的行權價和現有的股票價格相差太大,有的已經是腰斬了幾次了,失去了激勵的作用。
但是他也指出,股權激勵都有一個比較長的行權期,五六年甚至八年都有,如果確實是一個優秀的上市公司,在這么長的行權期里,它的股價總能反映它的價值,現在定一個看起來很高的行權價,今后幾年說不定就是很低的價格,比如伊利股份,它定的行權價是13元左右,后來股價上升到30元以上時,很多投資者都覺得伊利股份股權激勵定的價太低了,現在大家又覺得這個價格很高了,但幾年以后,也許相比起來又低了。
所以,他認為,上市公司董事會現在不斷地放棄或者終止原來的激勵計劃,其實是說明高管們對未來的增長也很沒底,他們真正在意的就是一兩年內的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