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證監會放緩新股發行節奏 > 正文
聚焦新股發行制度改革⑤
新老劃斷后新股發行PE平均27倍,昨日滬市平均市盈率卻不足16倍
本報訊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數據,昨天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5.72倍。然而,據《大眾證券報》的統計顯示,自“新老劃斷”后上市的268只新股,發行市盈率卻平均高達27倍。很多投資者提出這樣的質疑:如果現在市場的16倍PE的估值是合理的,那27倍的發行市盈率就高得太離譜了。
更離譜的是有些股票的發行PE已經逼近100倍,根據發行公告,中國遠洋的發行PE高達99倍,中國人壽的發行PE高達98倍,中國平安的發行PE也有76倍之多。發行PE超過30倍的股票有117只之多,占“新老劃斷”后新股的比例接近一半,但這一估值卻是現在“合理估值水平”的兩倍以上。
然而,即便是發行市盈率已經如此之高,但是在上市首日,以收盤價計算,這些新股的市盈率仍被平均推高至67倍。有些股票的市盈率更是高得“失控”,比如宏達經編的上市首日PE值為223倍,中國人壽的首日PE值為202倍,中國遠洋的首日PE值為191倍。上市首日PE值超過30倍的新股高達236只,占比88%。可以說,幾乎每一只新股上市首日都要被瘋狂炒作拉高一把。
對此,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周旭認為,新老劃斷后,新股發行制度雖然作了一些調整,但是仍然是建立在行政審批基礎上的核準制,還不完全是一個市場化的行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指望其定價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顯然是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這些新股上市后,PE回歸就成為了必然;盡管現在有很多新股都跌破了發行價,但是在其上市首日就跌破的情況還幾乎沒有,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級市場仍然是無風險有收益的市場。所以,一二級市場如何通過真正的市場化來接軌,如何保證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不被侵害,在新股發行制度建設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記者 徐霄 實習記者 戚文麗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