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寶玉
10月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與8月份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此次正式發布的決定將原稿中上市公司再融資時“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中的股票去掉,更為強調現金分紅。
據有關媒體報道,證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多數意見建議適當提高現金分紅與再融資掛鉤的標準,給投資者以實實在在的回報,因此做了上述修改。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主要監管者,出臺這樣的政策規定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國內資本市場上的“鐵公雞”數不勝數。它們不但不分紅,還虎視眈眈的想“再融資”。
在中國目前快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為了技術改造、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競爭力等采取具有良好目的、適當的“再融資”,股東為了企業長遠的發展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此也會贊成的。不過,如果推出與自己分紅不匹配的“高融資”(指大量融資)則是股東無法理解和同意的。
事實上,高分紅與高融資,就相當與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從資金流向來看,高分紅是大量資金離開上市公司流向股東,高融資是大量資金離開股東流向上市公司。如果二者并從,也部分說明上市公司的資金運用不當:“一出一進”不但要讓股東付出紅利稅的代價,而且股東還得為再融資的相關費用“埋單”,如財務顧問費、承銷費、信息披露費等等,這還不包括公司高管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溝通與游說。如果二者并存,也說明上市公司的高分紅是別有企圖的,意欲在滿足監管當局規定的同時,達到高融資的目的。
其實,上述《決定》的一個關鍵作用在于抑制了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一些不愿分紅或者無法分紅的上市公司在此《決定》正式出臺后,就無法再融資了。
事實上,國內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非常頻繁,一些房地產公司在去年一年內甚至有多次再融資;一些公司則是去年融了,今年還要融;還有個別公司,國內IPO上市不到一年,就又推出巨額融資計劃,融資額甚至超過了IPO總量?傊,在“再融資”過程中,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非公司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等可以說是手段眾多,令人眼花繚亂。
一些企業對于股權性的“高融資”更是樂此不疲,因為這是“不用還的錢”。錢到手后,企業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項目做得好做不好都無所謂了,因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夠對它們的賬目說得清楚。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樂于高分紅呢?其中,關鍵在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就是股東如何對管理層進行制約和激勵。管理層在良好的公司治理下,它會更加關注股東的資金價值,它會想盡各種辦法降低上市公司自身的資金成本,不會領取過度的高薪、加大企業成本,也不會拿股東的錢隨意去冒險。同時,好的管理層會更注重對股東的回報:不是現金高分紅就,是持續不斷上漲的股價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