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需求弱 股價太低迷
□本報記者 肖林秀
作為應對大小非減持的“減震器”,可交換債的發行成為監管層未來維穩的手段之一。今年4月以來,深圳多家上市公司的大小非限售股獲得解禁,符合發行可交換債的條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部分解禁期到期公司的股價處于被低估的狀態,對發行可交換債并不熱心。
一些大股東持續看好所持公司的股票,限售股解禁后并沒有減持意向。中集集團的大股東中遠太平洋6月申請解除限售A股133,119,802股,并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占中集集團總股本的5%,這些股份已于7月2日上市流通。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9月25日說:“據我所知,中遠目前并沒有減持公司股票的意愿!敝屑瘓F董秘于玉群也介紹,中遠太平洋沒有發行可交換債的計劃。
南玻A在今年5月和6月共有152,319,468限售股流通上市,占公司總股本的12.81%。公司原非流通股股東怡萬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以及新通產實業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均為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國際申明,為了進一步集中資源于主營物流業務,預計在解除限售后6個月內有可能會出售南玻A股份達到南玻集團股份總額的5%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大小非對發行可交換債沒有表現出很大興趣,首先是由于沒有很強烈的融資要求,大小非不會選擇在此時機減持。
其次,發行可交換債需要付出一定成本,這也降低了大小非的興趣。發行可交換債需要通過中間環節,對于手中股票價值已經縮水的大小非來說,增加了成本。如果大小非強烈需要融資,選擇直接減持痛快得多。
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李翔認為,很多大非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已經很多年了,他們都具備相當的實力,并不需要靠減持來套現;而許多小非,比如類似PE的資金,減持意愿強烈,但它們多數不符合發債的要求。結果就是,大非不需要發債套現,小非因為成本和門檻的限制,更愿意直接減持,也不會選擇發債,可交換債處于“多此一舉”的尷尬地位。
也有人認為,只有好的時機才能促成發行可交換債。在目前市值被低估時,大小非不可能低位拋出,且將未來盈利拱手相讓,只有存在資金需求,且預期未來股價會下跌,才有可能選擇可交換債,但這種時機很難把握。此外,可交換債條款設計也存在一些不確定之處,聯合證券研究所債券研究員張晶認為,由于稅收上尚沒有相關條款,對大小非來說,會計賬也不好處理。
即使多數券商表示對可交換債興趣較大,但發行主體并不積極,因此,可交換債有可能只是成為大小非的“備選”。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