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證監會規范大小非解禁 > 正文
大股東增持不僅是目前A股的主要炒作概念,也是最根本的做多動力。政策導向下的大股東增持在實施一段時間后,三大疑問日漸浮出水面:大非能否吃掉小非?是否需要平準基金?大股東增持的做多動能如何持續累積而非衰退?
在此多事之秋,這三個問題不僅是投資者關心的,我想也應是決策層需要思考的。
第一個問題,大非能否吃掉小非?實際上,市場數據已給出答案,大小非減持的意愿已大為減弱。究其原因,一是市場估值過低所致,二則可能歸功于大非的增持示范效應的抵消。大非的增持與小非的減持,使大小非由原先的同盟轉變為其后的對立,市場恐懼的大小非問題很大程度上得到治理。
第二,是否需要平準基金?當匯金增持三大行時,市場歡呼其為“準平準基金”,足見對平準基金的期待之切。盡管我也歡迎平準基金的推出,也聽說高層正在研究將印花稅收入全部用于股市投資,但我認為中國推出這種基金的概率微乎其微,因為A股的股權結構不同于香港或臺灣。香港在金融危機時曾以外匯儲備入市,穩定市場的效果立竿見影,但A股的主力是國有企業,不同于港臺的股權多元化。只要國資出手增持,便可穩定大市。
第三,在9月18日國資委和匯金表態要增持且“言必行、行必果”后,如何保持這種做多動能的量變累積?這個問題是投資者當前廣為關心的,因為這種效應如果不能累積,不但前期工程功虧一簣,A股也有可能隨外圍股市萎靡而繼續滑向深淵。
對此問題,且援引兩公司為例證。目前,新興鑄管、海信電器大股東自由增持2%股份的計劃均已實施完畢,如果再增持須經過復雜的審批程序,故而這兩只股票自身的做多動能減弱;如果再考慮到10月中下旬三季報集中公布,且公布前10天大股東不能增持,決策層鼓勵的大股東增持現在已進入一個敏感的階段。所以,決策層是時候考慮后續政策的出臺了。
潘龍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