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周刊記者 馬曼然
到目前為止,管理層依然沒有出臺根除大小非隱患的政策妙方。假設大小非“硬著陸”,哪些股票能夠成為大小非減持風暴下的“避風港”?
第一類是已經全流通或基本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統計顯示,目前已經全流通的至少有18家公司(見表5)。此外目前限售股比例在20%以下的可視為基本全流通,這類公司大概有136家左右。投資者可以關注其中的一些大型企業,比如已經全流通的寶鋼股份和建設銀行;以及接近全流通的民生銀行、萬科A、中信證券、浦發銀行和中國平安等。
第二類是金融資本與實體資本套利空間較小甚至沒有的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打通了金融資本與實體資本之間相互轉換的通道,開啟了國內A股市場實體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的套利閘門。中信建投根據托賓Q理論測算得出,在估值合理和小幅高估的企業里,材料、房地產、耐用消費品與服裝、資本貨物、公共事業、運輸和技術硬件與設備等行業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套利空間較小。所以投資者可以在上述行業中尋找質地優異且托賓Q值較低的公司。
第三類是A股股價明顯低于H股的A+H公司。由于香港股市與A股的投資者結構有所差異,長期以來,在股票估值上大多低于A股。但目前A股市場因受到大小非減持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大面積A股低于H股的現象,也涌現出一些投資機會。況且,若A股股價低于H股,還會降低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上再融資的意愿。這類公司雖然也存在大小非解禁的壓力,但相比其它沒有H股或A股高于H股的公司,占據著更有利的位置。粗略統計,目前約有10家公司的A股股價低于H股。其中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交通銀行和中國鐵建的折價率相對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所提到的三類股票僅是依據大小非這一單個因素而劃分的,意在為投資者提供一種躲避大小非減持壓力的視角,并非推薦買入。一家公司是否值得買入是多種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