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老劃斷后新增大小非6.5萬億元,是4萬億存量待解禁大小非的1.6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股改前的大小非存量很大,而新股產生的限售股規模卻很小。然而,《大眾證券報》的統計顯示,截至8月15日收盤,股改前尚在鎖定期的大小非市值僅為4萬億元,而新老劃斷后因新股上市而新增加的大小非市值卻高達6.5萬億元,增量是存量的1.6倍。
眾所周知,新老劃斷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是2006年6月19日中工國際掛牌深交所中小板。彼時,A股流通市值僅1.5萬億元,而等待股改解決流通權的非流通股,當時市值不過區區2.5萬億元。經過兩年多來的發展,原有的限售股已經解禁,很多股票的價格也較當時出現了一定漲幅,到8月15日,仍在等待流通權的限售股市值增加到了4萬億元。毫無疑問,這些大小非給目前流通市值僅5萬多億元的市場造成了一定壓力,但是,讓市場壓力更大的,是與新股相伴而生的沒有止境的增量大小非。
進一步的統計顯示,自從中工國際以來,滬深兩市已有261只新股掛牌,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它們共計新增了0.88萬億元的流通市值,但是,與此同時卻產生了高達13.9萬億元的限售股市值,后者是前者15倍多,是典型的“小馬拉大車”現象。由于后者將在上市后三年內逐步解禁,巨幅增加股票供給,有業內人士將其形象地比喻成“溫水煮青蛙”。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新老劃斷后早期上市的新股,比如中工國際、同洲電子等,已經有部分限售股獲得流通權;加之今年以來的股市大暴跌,剩下的仍處于鎖定期的股票市值出現了大幅縮水,但至今仍高達6.5萬億元之多。令市場最為擔憂的是,隨著新股的不斷增加,尤其是未來紅籌股的大批回歸,“新股大小非”還會被源源不斷制造出來,這無疑將為A股市場的長久健康發展帶來制度設計上的重大隱患。
記者 徐霄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