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暢
連續的暴跌令投資者的信心幾近崩潰,但救市措施卻仍然沒有任何音信,與此同時,學界泛起的“不救市論”更加令人感到不安。
近期有報道說,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不主張救市,他認為救市實際上是幫助大小非以更高的價格減持。因此建議政府決策要慎重,并且奉勸投資者及早放棄救市的幻想。
如果上述報道屬實,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的巴博士的言論實在有些令投資者心寒。實際上,關于救市的辯論,今年以來就已出現過幾次高潮。先是在3月大盤跌到4000點之時,曾有經濟學家聲稱“救市沒必要”;隨后到了4月份的3000點,終于等來了“降低印花稅”的利好,但并沒有因此止住A股市場的跌勢;現在,眼看上證綜指就直奔2000點了,“不救市論”卻再次重新抬頭。由此看來,投資者想在今年的A股市場減少損失,恐怕還真有些難。
從巴博士的言論本身來看,其觀點在邏輯上存在很多漏洞。對當前的股市來說,“救市”如同“救火”。也許在燃燒的房子里有好人也有強盜,按照巴博士的意思,由于擔心在救火中救了強盜出來會繼續傷人,索性就不去救火,任由房子里的好人和壞人同歸于盡。更何況,股票在下跌時就能保證大小非不減持了嗎?恰恰相反,在近期股市暴跌的過程中,上市公司公告大小股東出售限售股的比比皆是;反而是在前期反彈的時候,上市公司的大小股東紛紛承諾延期減持。顯然,救市措施帶來的上漲行情,不但可以重樹投資人的信心,也會大大提高大小非的持股信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救市目前已經成為挽救中國股市于將傾的必要手段。否則,大小非會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減持,投資者的信心也將隨著股市的不斷下跌而逐漸喪失,等到資本市場徹底喪失一級市場融資功能的時候再想救市恐怕就晚了,其結果將不止是給市場參與者帶來災難,同樣也會對實體經濟形成巨大的副作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