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卻會反映規律,牛熊的轉換也有規律,也會反映歷史。
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發布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提及的一攬子政策建議提醒水皮,管理層再搞一次“5·19”行情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某種意義上講也許還是一種必然。
眾所周知,1996-1997年雖然經歷了一次大牛市,但是管理層對于市場的態度和取向都是消極的,政策上以防范和打擊為主。但是進入1999年之后,尤其是5月19日之后,管理層推出刺激性的積極政策,《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將股市已經出現的暴漲定義為恢復性行情,火上澆油助推上證指數突破1500點的鐵頂,創下1700點的新高。
當時管理層的目的何在?一般分析有兩大原因。一是希望產生財富效應以拉動內需。1993年開始的宏觀調控讓中國經濟完成了一次硬著陸,此后刺激內需一直成為決策層撓頭的問題,而資本市場的繁榮可能帶來消費的增長。二是國有企業三年解貧脫困的要求使然。
2008年又有多少1998年的影子呢?影子之一就是經濟下滑的風險。上一輪的調控是硬著陸,這一輪的調控是軟著陸,都面臨著陸之后如何辦?
影子之二就是信貸規模的控制。上一輪的緊縮讓商業銀行拼命收貸,而這一輪貨幣從緊讓商業銀行無額度可用。
影子之三就是搞活企業的要求。上一輪搞活的對象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這一輪的對象則是中小民營企業。
既要防止經濟下滑,又要堅持貨幣從緊還要搞活企業,可以用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展直接融資,拓寬融資渠道,緩解目前企業資金偏緊的問題”。
什么叫直接融資?說白了就是發股票,或IPO,或增發。但要搞定必須有一個前提,資本市場是健康的,活躍的,積極的,能夠給投資帶來信心的,預期的,希望的,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愿前功盡棄,穩健的財政政策難以立竿見影,積極的股市政策為什么不會成為備選呢?水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