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漁
一段時間特別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非理性的下跌使得很多投資者視“大小非”如洪水猛獸,認為當今市場上出現(xiàn)的問題乃是股改的遺留問題,所謂“成也股改,敗也股改”。還有人建議,要對大小非再次出臺嚴厲的鎖定措施。
“大小非”真的如此可怕么?其實,今天開始并將在以后逐月公布的“大小非”減持數據會讓我們看到,“大小非” 所謂的殺傷力并非投資者想象得那么可怕,至今累計減持股份還不足到期解禁股的三成。而要進一步全面分析、厘清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除了觀察數據外,不妨對當前市場中影響頗為廣泛的三類觀點逐一明辨其是非。
誤區(qū)一:“大小非”減持是股改的后遺癥。
持這一觀點的投資者,大多將今年以來的股市大跌歸咎于股改后“大小非”解禁的影響。實際上,最新的數據已經證明,即便是在今年“十連陰”出現(xiàn)的6月,“大小非”也只減持了4.51億股,以平均股價10元計算,所耗費資金尚不足兩市每天近千億交易量的5%,根本算不上砸盤的“元兇”。那么,為什么市場要把“大小非”的影響放大甚至妖魔化呢?
筆者認為,這其實是對限售股概念的一種混淆。“大小非”產生于股改,但限售股這個概念卻是在股改之前早已有之。如果將“大小非”放在限售股份的大池子里,可以看到,池子中至少還有四類股份:IPO形成的發(fā)起人限售股,定向增發(fā)的限售股份,高管持股的限售部分,公司IPO時戰(zhàn)略配售機構的限售股份。據測算,這五類限售股份目前一共約有1.4萬億股,其中股改形成的限售股僅有4572億股。
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市場中不再區(qū)分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全部股份只劃分為有限售流通股和非限售流通股。限售股在限售期滿后要面臨上市流通的問題,這是股改后新的市場情況,是股改后的必然結果,并不是股改的遺留問題。
誤區(qū)二:大小非到期就會“減持”,應該繼續(xù)對其鎖定若干年。
持第一種觀點的人,必然會贊同觀點二。實際上,這種觀點仍是沿襲過去的“股權分置思維”來看待今天全新變化了的市場環(huán)境。
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對價方式來平衡兩類股東的利益。而“對價”的核心就是雙方經過談判做出的一種利益平衡的安排,也是經過相關股東大會表決通過的,所謂的“鎖一爬二”、大股東減持承諾都是對價的一部分。而在千辛萬苦的股改完成、當年市場企盼多年的全流通市場來臨之后,又反過來說讓股份再鎖定若干年,這無疑就是讓歷史往回走,是一種典型的倒退思維。而在支付對價過后,再向大小非征收所謂的高額“資本利得稅”更是于法于理都講不通。
那么是不是股份到期就會被減持呢?有關統(tǒng)計顯示,已減持的股東中,大非特別是控股股東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有拋售欲望的多數為小股東。
與許多小股東尋求落袋為安的減持沖動所不同的是,大股東手里的股權會不會賣,更多的是取決于行業(yè)投資的比較收益,同時還取決于對控制權的要求。因此,單純的“賣”不是大股東的目的。認為解禁后股東必定要賣,這種想法仍然是抱著股權分置老的思維模式,應該向前看,要看到全流通時代市場的新發(fā)展。
誤區(qū)三:供求關系對當前市場變化的影響是第一位的。
這一觀點看似合情合理,也為很多投資者所認可。然而股價真的是同一般商品一樣,完全由供求起決定性作用嗎?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已經提出“國多財則遠者來”的思想。可見,從某種意義上,供求絕不是影響市場的完全決定因素,決定因素還包括估值水平、財富效應等,供求只是在估值既定的情況下起一定的作用。
從估值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看到,今年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一方面是由于去年漲得過猛過快,市場有內在的回調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今年境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突出,進而對市場估值造成了很大影響。所有影響上市公司運行、影響上市公司業(yè)績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估值。
“如果基本面不明朗的話,開閘放入再多的資金進來也無濟于事!币晃粯I(yè)內專家如此警告。而沿著這個思路,我們也可以看到,停止發(fā)行新股等改變需求的措施可能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對一月減持量不足兩市日交易量5%的大小非進行鎖定更是無從談起。
“在市場不理性的時候,投資者更要理性、客觀地看待市場供求問題,不要過多地夸大供求影響。現(xiàn)在分析市場首先要關注的是影響市場估值的因素!庇袑<胰绱丝偨Y。
明辨之,方能篤行之。在走出上述市場的三個認識誤區(qū)后,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發(fā)展的全流通市場正擺在我們面前。在破除股權分置帶來的問題之后,全流通市場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投資者討論和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如何面向未來,如何面對新的市場情況去推進市場的發(fā)展和建設,任何后退都是不理智的。
當前仍有許多市場制度安排是在股權分置時代針對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來確定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來系統(tǒng)梳理各項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推進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進一步規(guī)范大宗股份轉讓的規(guī)則,做出一些針對限售股份的新的疏導性安排;也包括諸如由金融機構開發(fā)創(chuàng)新金融服務品種,探討借鑒西方的私人銀行業(yè)務,主動為大小非們提供股權管理業(yè)務,滿足他們的風險管理和流通性管理要求。當類似這樣的業(yè)務發(fā)展起來后,小非們集體拋售的沖動或可顯著弱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tǒng)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qū)間分檔統(tǒng)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tǒng)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