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在于,如果上市公司發展不佳,對那些持股高管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對于郭照相來說,如果上市公司發展的很好,那他大可以繼續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并看著自己身價不斷上升;而如果他發現公司的發展不好,他也可以立刻選擇減持,讓自己全身而退,把公司甩手給大股東,反正高新張銅有央企撐腰。”
于是,郭照相立于不敗之地。郭照相的問題在于,他之所以能找到“最佳減持時機”,可能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而高新張銅之所以資金鏈吃緊、大量占款難以回收,也可能和與其利益輸送難逃干系。
也許沒有也許,可能卻真的可能。
不能做好上市公司就掏空上市公司,郭照相最終不僅通過各種手段至上市公司于危難,而且自己還順利套現了部分上市公司股份,獲得了一大筆豐厚的“投資收益”。改制時入股,上市解禁后退出,郭照相走的路子,頗有幾分職業風投的味道。
擴展開去,如今不少擬上市的公司都先確定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然后再運作上市。與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不同的是,擬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成本比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成本低得多。最近深市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正為上市做準備,前幾天,該公司推出了一套股權激勵方案,行權價格僅每股1元。這家公司一旦上市,這些股權激勵股份的投資收益又將非常可觀。
如果不做硬性的業績要求,那么這些股權激勵、高管持股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激勵績效的作用,會不會僅僅幫助這些高管成為“風投”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