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板市場建設仍有盲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00:34 證券日報
□ 謝太峰 裴 瑾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創業板規則征求意見稿。創業板的推出,可以為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然而除了完善規則,創業板還面臨一些后續問題。 第一,創業板重點關注高科技含量、高成長的企業,從市場歷史數據來說,這樣的企業恰恰對應著高市盈率。 高市盈率意味著股價的高估,在這種情況下套現給企業家帶來的盈利也就高于平均水平,此時企業家道德風險問題就可能出現。部分中小企業家打著高成長的幌子圈錢,一旦成功包裝上市后,使用各種方式避人耳目拋售股權套現。這方面不僅有德國、新西蘭等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的前車之鑒,同樣在我國中小企業板,也出現過少數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違規買賣本公司股票的行為。 第二,我國資本市場一直缺乏做市商制度,這次推出創業板也未引進此制度。 做市商能夠起到積極參與市場交易,使市場流動性增強的作用。并且有了做市商,市場價格的變動將更加理性。創業板容易出現憑借內幕信息操縱股價的現象,而做市商制度能夠平抑這種價格的大幅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過度投機和價格操縱。根據國際經驗,美國NASDAQ等相當于我國創業板的證券市場也是實行做市商制度的。 第三,當前準備推出的創業板,只是為高成長型企業提供了融資的渠道,并沒有起到與主板市場相連通的作用。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達到一定規模與盈利水平時,沒有制度規定其可以向高級市場轉板。這打擊了一些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謀求連續性發展以及及時披露內部相關信息的積極性。 第四,因為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多是掌握或研發新技術的企業,其專業性較強,所以會給發行評審帶來一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用途的準確性難以跟蹤評價,而如果實行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又有可能涉及到這些中小企業的商業秘密問題。 以上問題均涉及到創業板市場后續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在創業板推出后逐步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市場入手,借鑒我國中小企業板和國外創業板市場的經驗教訓。創業板市場的推出,不僅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更要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機制。 首先,要吸取中小企業板的教訓。創業板與中小企業板同樣注重企業的高成長性,但是,與中小企業板相比,創業板更注重公司的創新成長性與持續經營,門檻標準更低,風險也要高于中小企業版。而中小企業板最近出現了一些企業的內控信息披露流于形式的現象,所以創業板相關信息披露應該更充分透明,特別是關聯交易、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不僅要從規定上,更應從實質上嚴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使審計委員會和內審部門真正發揮作用,嚴厲打擊企業家利用創業板融資套現的行為。因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創新性和專業性,還應進一步提高發審效率,提升發審委員的專業水平。 其次,要考慮在創業板創立后大力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建立和完善做市商制度。創業板因其規模小、風險大,在市場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會出現交易蕭條的現象;而在市場傳聞泛濫時,又會出現價格的大起大落。批準證券公司等機構作為做市商,可以保持交易的連續、活躍和價格的穩定,制約價格操縱。做市商對各種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并提供給投資者,以利于其承銷股票的銷售,也在客觀上提高了市場的透明度。 最重要的是要將創業板與主板市場連接起來,學習NASDAQ的轉板機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如果其發展穩定、業績優秀、規模達到了主板的要求,可以將其推上主板。這樣可以為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提供一個未來成長的機會,吸引更多中小成長型企業到創業板上市,同時又促使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改進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效益,積極準確地披露內控信息,逐步建立創業板與主板市場之間的聯系,以主板帶動創業板的發展,使主板市場與創業板市場形成良性互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