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臺重磅利好才能避免崩盤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1:13 南方日報
亞太股市再現黑色星期一 兩市近400個股跌停 市值單日蒸發過萬億 提要 “無論是大小非還是投資者的信心都已經瀕臨崩潰,現在談牛市和熊市沒有什么意義,如果管理層再不出臺實質性的利好救市,現在的股市沒有底部可言”,廣發基金一位資深基金經理昨日向記者表示。 跌跌不休市場信心喪失 “無底洞”恐怕是如今市場最好的寫照。 繼上周跌破4000大關,滬指昨日急速下挫,開盤報3941.26點,跳空21點低開,開盤為全日最高點;最低3813點,收盤報3820.05點,下跌142.62點,跌幅高達3.6%,全天振幅為3.24%,成交金額748.30億,872只個股下跌,同時僅有28只個股上漲,其中200余股跌停;深成指連續第7個交易日告跌,當日收報13207.78點,跌幅高達4.41%。開盤報13785.46點,開盤即最高,最低13176.87點,午盤收報13313.10點,下跌504.55點,跌幅3.65%,成交金額162.86億,10只個股上漲,705只個股下跌。不計算ST個股和未股改股,兩市僅有寥寥3只個股漲停,跌停的個股則超過370只。 實際上,近期管理層可謂是暖風頻吹。上周收市后,面對指數持續大幅下跌,管理層出臺了多個利好消息。第一,華寶興業基金等第三批基金財產專戶獲批;第二,上周五再批了三只新基金,QFII在停批了13個月后再度獲批。第三,針對有關媒體的報道,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否認不救市的言論。另外,藍籌股開始進入年報披露期,中信證券、中國神華公布業績。其中,中信證券每股收益4元,靜態市盈率在20倍以下,中國神華每股1.06元。提高了市場對權重股的信心。 然而投資者的信心十分脆弱。對此,聯合證券認為,主要有四點:首先上周五美股大跌,次貸危機再次加深廣大投資者悲觀預期;其次日前周小川表示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都有上調空間,緊縮性調控政策預期進一步加強;三是二月份貿易順差大幅減少,以及受通脹壓力和經濟增速放慢等因素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預期遭到質疑。四是股指跌破4000點心理底線,投資者信心瀕臨崩潰邊緣,稍有反彈就出現恐慌性拋售,加速了股指下滑。 機會在絕望中產生? “正如巴菲特所說,我們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基金買賣網首席分析師任瞳昨日在受訪時表示,在一片恐慌中,投資者不妨冷靜地分析一下形勢。 他認為,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并沒有出現實質性反轉,去年年報顯示我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依然有不錯的增長;在估值方面,自2007年10月16日以來,大盤調整幅度達36%,金融服務、采掘、有色金屬行業的調整幅度也都達到30%以上,很多股票價格趨于合理,而且在調整期間,泥沙俱下,不排除有被錯殺的股票,而昨日中石油、中信證券等一些藍籌股的逆勢飄紅也正體現了這點。 而中石油、中信證券等藍籌股昨日的強勢,讓不少投資者冀望前期超跌的藍籌股能夠帶領市場力挽狂瀾。而盤口也顯示,不少大資金在逢低吃入這些個股。 但對此,機構并不敢輕言樂觀。國泰基金表示,雖然目前風格輪換的趨勢并不顯著,但近期通常會出現前期強勢股的回調,大小盤風格的變化正在悄然孕育,觸發因素仍然需要等待。 博時精選股票基金的經理陳豐則表示,二月份CPI達到8.7%,超過了大多數研究機構此前的預期。另外隨著兩會的結束,部分投資者進一步加大了沽售的力度,整體表現來看,大盤績優股的跌幅大于績差低價股。從近期股市看,投資者對高通脹的憂慮并未得到緩解。如果三月份CPI仍然較高,投資者對近期貨幣政策轉為寬松將不抱期望。同時持續從緊的貨幣政策和GDP增長減緩背景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預期逐漸下降,因此近期股市仍可能將以調整為主。 出臺重磅利好才能避免崩盤 國泰基金表示,短期內市場的慣性走勢和對估值的困惑是影響市場走強的關鍵,資金面的沖擊也時時在提醒投資者持續走強的動力非常弱。隨著市場的低迷,政府救市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一旦出現政策信號,市場在短期內有望出現一波反彈。 陳豐則在看淡大勢的同時,認為部分行業存在機會,如受益于高油價的行業,如化工、煤炭等部分行業的個股,有可能存在相對較好的盈利表現,較受投資者關注。而其它大部分行業在CPI高企的背景下,仍將可能維持調整格局。 “沒有人知道底部在哪里?但是市場惡化的速度在減緩。”對于境外市場的動向,上投摩根基金表示相對樂觀的態度,認為次債風暴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市場正在尋找解決的途徑,比方說摩根大通購并貝爾斯登,就是一種穩定市場運作的解決辦法。同時,美國各跨國企業受惠新興市場發展,業績仍有支持,在美國聯儲局持續于市場注入資金的情形下,距離拐點的時間正在拉近。 更多的中小投資者把希望放在了管理層身上。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日前在受訪時表示,“4000點以上有利于資本市場創新”,如果沒有重磅的救市政策挽救跌跌不休的A股,奄奄一息的股市,如何完成開立創業板、紅籌回歸、股指期貨等歷史使命? 本報記者 賈肖明 實習生 趙曉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