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檀:創業板成功須走全新監管道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10:08 南方都市報
各界對于呼之欲出的創業板市場抱以極大的熱情,新華社昨日也以“人大代表熱議‘中國的納斯達克’,創業板必須市場化透明化”為題對此進行報道。筆者不得不指出,創業板誕生不可能成為復活節,如果主板市場有疾,創業板不可能獨善其身。鑒于主板市場的發展歷程,鑒于中國股市的特色,創業板要想避免失敗的命運,必須避免重蹈主板的覆轍,使之成為中國股市市場化的回歸之日。 首先,要破除積淀已久的工具論,以及大干快上的干擾。 創業板尚未推出,已被賦予多重使命,典型的使命包括成為創新企業與中小企業的融資平臺,成為中國高新產業的孵化器,成為撬動金融業發展的杠桿。創業板的大干快上已現端倪,不僅利益攸關的中小投資機構,各地政府也厲兵秣馬,以創業板上市為契機為本地中小企業爭取更多資源。 創業板不是靈丹妙藥,既不能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據保守估計,我國的中小企業已超過4000萬家,而目前適合在創業板上市的中小企業數約為3000~5000家;我國中小板創立至今,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并未得到有效緩解,直接融資比例僅占2%———也不能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器,創業板不能催生出硅谷,恰恰相反,是硅谷催生出圍繞信息與互聯網產業打轉的華爾街投行家,我國高新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指望創業板走通華山一條路顯然是不現實的。 以市場眼光看,創業板的作用就是為成長性高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鏈條的中間環節,前有風險投資、私募進入,待企業較為成熟之后有創業板為之接力,通過風投人士與創業板投資者的篩選,將具有優質基因的種子公司培育成具有活力的大公司。創業板的作用不是為金融中心城市添磚加瓦,不是讓地方政府擁有一次為本地企業包裝融資的機會,不是為風險投資公司接盤,甚至不是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而是適應成長性企業的發展需要的產物。總而言之,推出創業板不是相關利益階層的一次集體狂歡,而是開拓特定企業的資源配置新渠道。將次要目的當作首要任務,結果是買櫝還珠,有創業板之表而無其實。 其次,創業板必須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與退市機制。 從國際上來看,創業板失敗原因有二,投機過盛與行政干預過多。在管制與市場化之間取得均衡,是創業板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市場人士提出政府應該減少管制,增加透明度;一些法律界人士則指出,創業板有必要提高上市門檻,以免創業板市場成為垃圾公司集散地,讓投資者圍著垃圾舞蹈。 創業板的監管應該堅持市場原則。我國主板市場一度沉淪,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假賬橫行,有融資之利而無退市之虞。創業板的特點是風險高門檻低,似乎應該提高門檻降低風險,但此路不通。如果提高上市門檻,則創業板會成為中小板的縮影,如果行政權力處處干預,則創業板不過是翻版的政策市,失去了創業板的價值。 筆者建議,在創業板完全可以試行一套不同的監管體制,不必人為拔高門檻,而以嚴格、真實的信息披露與市場透明公平的交易作為監管的重點,同時輔之以嚴厲的退市制度,對于以次充好者堅決摘牌退市,或者打入退市之前的“粉紅市場”以儆效尤。同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維持必要的流通性,保證市場的價格發現能力。管理者無須操心價格、交易頻率,也無須人為挑破泡沫,一切讓市場說了算。如此,創業板才能走出主板市場政策市的陰影。 創業板是在此地而不在彼地推出,是政府有意選擇金融資源集聚地,對于深圳而言是重大利好。當深圳的創業板市場成為中國金融業規則與市場的典范,也就是深圳成為金融中心城市之日,舍此別無捷徑。 □葉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