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2007上市公司年報 > 正文
繼伊利股份之后,又一家公司因為實行股權激勵導致2007年業績大幅虧損。昨晚,海南海藥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測算,因公司實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計算權益工具當期應確認成本費用約7220萬元,導致公司2007年年度出現約5000萬元虧損(《東方早報》3月6日)。
對此,可以說在市場投資者看來,股權激勵本應是一種促進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積極性、提高公司經營能力,并以此實現公司管理人員與股東利益雙贏的機制,現在卻出現了一輸一贏的怪異結果。這不能不讓人會覺得,如此的股權激勵機制逆向效應說明,不僅危害相關公司的發展,同時也有違上市公司所應具備的經營法則。
因為眾所周知的是,上市公司之所以要設立股權激勵機制,其指向就是要通過調動相關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并以此促進上市公司的市場競爭與贏利能力。對此換句話說,就是只有在公司競爭與贏利水平提高、并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有關的股權激勵機制才可以說具備了正向作用。然以此對照,不止一家公司因股權激勵而虧損現象的出現,如果不是因為相應的機制在事先設計時缺乏一定的預期,那這樣的虧損結果則只能說明,如此的激勵機制不但沒有起到提高公司競爭能力的作用,相反還使股東的權益因此受到了本不該有的損害。可以說,如此的激勵機制已經喪失了上市公司所應有的有利股東利益的基本經營取向,所以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值得懷疑。
公司的經營與股東,以及股東之間的關系看,雖然如此的股權激勵可能是通過公司相關程序制訂的。可即便如此,從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股權公平角度,如果這個股權激勵機制,是由大股東推動,且大股東又是同時身兼經營的話,那如此損害公司長遠利益與小股東的結果,也不僅有失公平,同時也讓人對當初制訂如此激勵機制時的真實動機產生懷疑。
所以筆者認為,不止一家上市公司因股權激勵而虧損的現象出現,在某種意義已經證明,現有上市公司的經營機制還存在不符合公司與股東最大利益的缺陷,且如此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也會影響股市的健康發展。對此,應當保持高度警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