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檀:反對再融資不等于反對市場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1:51 每日經濟新聞
葉檀 評論員 再融資之所以引起激烈爭議,其核心是對于市場的理解出現紛爭。一些人認為,目前市場出現的呼吁對再融資進行行政管制,是可怕的倒退,這將導致中國資本市場喪失獨立品格。 必須指出,這樣的認識是狹隘的,給反對再融資者扣上一頂反市場的帽子,尺寸并不合適。就像再融資不等于惡意圈錢一樣,反對再融資也絕不意味著呼吁市場管制。誰都知道,漫長的項目審批捆縛企業的手腳,企業贏利能力下降,投資者無法獲益。無謂的審批不僅不符合上市公司的利益,同樣不符合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但是,目前的再融資規則不盡完善,是違反中小股民利益的,因而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反市場的。通過再融資,上市公司與管理層付出的是零成本。以3月5號就要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表決再融資方案的中國平安為例,自爆出再融資消息之后,其股價較其最高價下挫50%以上,其市值下降35%,有哪位高管對此表示痛心,對平安的忠誠投資者表示歉意呢?沒有。這說明中國證券市場缺乏市值管理這一環節,管理者不必為公司形象與投資者負責。他們的地位穩如泰山,管理層拿著市場化的年薪,卻不必盡到委托代理之責。不止平安,大多數國企、大型企業的高管,都可以享受到這種待遇。 他們同樣不必擔心公司形象受損。想想當初的寶鋼再融資吧,同樣被千夫所指,可再融資者笑到了最后。公司的形象損失,股市形象損失,中國股市接近崩盤,那又怎么樣?中國股市所具有的特殊秉賦,能夠讓這種企業的損失外化為對整個市場的消極影響,中國平安影響到金融股的表現,甚至影響到大盤藍籌股的表現,但這只能由投資者付出代價。 公司融資有多種途徑,債券融資與股權融資,為什么多數公司獨獨鐘情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畢竟歸還有期,付出真金白銀、時刻計較投資收益的感覺當然很不爽。而股本稀釋只要不觸動控制權,就無傷大雅。為什么上市公在市場行情看好時定向增發不斷,而行情出現震蕩時,公開增發層出不窮?顯然,這些公司嫻于榨汁技巧,通過先易后難的方法,把市場的最后一滴資金汁液擠到自己的碗中。 融資與任何市場行為一樣,公司必須考慮到成本收益,如果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除了振訪基金經理的費用與打點費用、宣傳費用--那么,拿到手里的融資額簡直相當于凈利潤,世上還有比這更好的買賣嗎?不需要考量成本的融資,是健康的融資市場嗎?或者說,可以稱之為市場嗎? 當然,面對再融資之前股價的急速下挫,一些中小公司難以忍受煎熬,會轉而尋求其他融資渠道,或者暫緩融資。對大公司而言,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股價是會暫時下降,不過他們打賭健忘的投資者面對新的概念,會繼續追逐公司。有關的數據顯示,多數上市公司再融資經歷的股價下降陣痛,會在再融資之后不多久得到彌補。如果你是上市公司高管,面對如此致命誘惑,會怎么辦? 不完善的制度讓融資成為圈錢。市場化的前提是使市場形成成本收益比價,使上市公司不得不對成本仔細核算。反對再融資的本意,是完善市場機制,設立再融資的市場規則,使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通過含金量高的表決方式加以體現。反對再融資并非反對市場化,而是對完善市場機制的訴求。 管理層對于市場化的看法如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對于再融資的表態是兩可的,市場作出了各自解讀。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證監會的歐陽澤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再融資并不等同于"惡意圈錢",上市公司再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功能,是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應把惡意"圈錢"和再融資畫上等號,中國資本市場還不成熟需要保護。對市場的青睞可見一斑。而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在回應"發行新基金是證監會調控股市的手段"時稱,發行新基金并不是監管部門的救市行為,而是以市場為根本導向的,只要市場有需求,基金能賣出去,就應該發行新基金。以此推論,只要有人接盤,就可以再融資。 監管層的主要職責是一視同仁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利益。推進市場化是個正確的選擇,而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是個更正確的選擇,并且是推進市場化的前提。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