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民激辯A股牛與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11:04 浙江市場導報
作者:段周媛 柴丹 早春二月,證券市場鮮有暖意,寒流不斷。上證A股從2月1日的4672.21點跌至2月26日最低時的4121.31點,已連續多日在年線下方盤桓。大盤的疲弱態勢以及近期政策面、消息面的種種因素,促使一些人對A股后市產生了嚴重分歧和質疑。 例如,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博士早在2月4日就已提出:“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股市已經進入熊市”。2月13日,他又撰文指出:股市由牛轉熊,并已進入了慢熊通道。他認為,每輪中國熊市的跌幅都要在50%以上。 毋庸諱言,中國股市現在彌漫著嚴重的熊市氣氛和情緒。 其實早在去年8月,東方證券股票策略分析師寧冬莉博士就曾公開表示:“以股改為標志,以‘從制度折價到成長溢價’為核心內容的‘黃金十年’第一階段已完美謝幕。”之后,大盤果然在四季度步入調整并延續至今,而機構和基金隨后也紛紛看空后市,拋售股票。 但更多的人仍堅定看好后市。采訪中,有專家對《市場導報》記者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本輪下跌就此打住并筑底回升,似可認為牛市未死;而若進一步再創出新高,就是牛市仍在。反之,如果行情處于下跌中繼,上證指數不但會跌破4100點,還會跌至3600點甚至更低,那么,牛市已死,大熊來臨。 導報記者在本周采訪了部分業內人士和投資者,在此將他們的觀點集中呈現。 正方 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牛市并未終結 觀點1:調整不改牛市主基調 濮行健 男 42歲 杭州某房地產公司副總經理 我堅定看好后市。目前的調整從宏觀角度來看,是正常的適度回調。 在中國整體經濟未明顯走壞的情況下,不能輕言熊市。雖然樓市出現拐點,但股市總是先于樓市作出反應的,股市在去年開始已經提前作出反應,比如5.30。樓市與股市兩者的關系,就是蹺蹺板的關系,所以股市不可能走熊。 具體的理由有幾個方面:人民幣將持續堅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產業在不斷升級,產能已越來越高,經濟出現騰飛;經濟適用房、醫療改革、勞動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出臺與完善,為百姓解除后顧之憂的政治舉措,伴隨的必將是經濟上的繁榮,直至取得世界經濟的話語權……所以,目前的調整僅僅是暫時的,是針對5.30的調整,但不諱言有些過了。 上市公司會漸漸成為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經濟正處于青壯年時期,也是認識的發展階段。由此,我堅定看好后市。 觀點2:長期樂觀,短期謹慎 阮肖林 男 招商銀行理財師 去年10月以來回調較大,內憂外患幾個方面因素導致股市降溫,股民信心低迷,基金被動減倉——統計表明,凈贖回量大于凈申購量,其間雖有暖風頻吹,但效果不大。 從黃金十年來說,這是一次時間較長的結構性調整,如果過了兩三年回過頭來看,這是一次正常的調整。一些大藍籌股目前的市盈率已經進入價值投資區,目前一些強勢股補跌。未來的大勢取決于政策面變化和資金的進入,市場才有可能漸漸回暖。有人說,2008年度行情是跌出來的。A股市場的波動已遠大于成熟市場。 對策就是靜觀其變。行情總在絕望中產生。現在的市場還沒有止跌,投資者應謹慎入市。畢竟,股市里漲漲跌跌,賺錢的總是少數人。 我的觀點是:用時間換空間。長期看,相對樂觀;短期來說,謹慎對待。 觀點3:等待機會 降低期望值 朱正敏 女 30歲 浦發銀行理財師 雖然近期新基金開閘,但銷售情況并不好。浦發銀行代銷的一只理財產品原先要3月下旬推出的,但現在也提前推出了。 目前大家還是沒有信心,增發、大小非解禁等都是利空,一些基金從四季度就出現虧損。但如果說市場由牛轉熊這不好說。我似乎不能認同。 我的看法是,半年內市場不會大踏步前進,但說不定什么時候來個政策救市的大利好,就會出現一波反彈。散戶即使在牛市也不容易賺錢,反彈時還是逢高減倉比較好,降低期望值,有賺就行,撤出部分資金買些基金。畢竟基金公司有那么大的一支研發隊伍和專業人士,即使出現短期虧損,也比散戶小很多,況且可以通過主動調倉換股來化解風險。 觀點4:跌得越狠,希望越大 侯東岳 男 博士 大學金融系教師 A股的下跌已經持續了約4個月,現在又到了一個關鍵的點位4300,這是5.30和6.20的高點,對上證指數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連2月1日那樣瘋狂的殺跌也只是刺穿了這一線,收盤依然回到這一區域,第二天即演出了一場驚天大逆轉;2月22日的殺跌更是在此區域止步。 可以說在4300點附近,才是真正的牛市的重要支撐位。股指在浦發銀行和大秦鐵路帶領下的暴跌并不可怕,跌破4336點也是必然的,不跌破怎么誘空呢?甚至在4336點之下也還是有可能暴跌,但是這都不可怕,機會是跌出來的,而且大盤下跌也不意味著個股也會跟著下跌。但是一定要密切關注上證綜指在4336點以下持續的時間、成交量的變化,以及漲跌的速度!這三方面將是判斷未來A股牛熊的重要依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