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發正從火焰山轉變為水簾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7:29 證券日報
□ 本報記者 袁元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中華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句話不知應驗了多少遍。如今,連最為時尚的資本市場也趕起了這8個字的時髦。這不,增發成了這8個字在2008年的最新注腳。 也真是的,在2007年中國股市的大牛市中,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只要宣布將實施定向增發,立刻會引來市場的一片追捧之聲。公司的股價也應聲而漲。在市場的一片狂熱氣氛之下,根本沒有一個投資者去細思上市公司為何實施定向增發,其定向增發的募集資金所投入的項目是否具有高成長性,能否給中小股東帶來較好投資回報,更遑論去論證定向增發價格是否合理? 市場對定向增發的盲目追捧引發了眾多上市公司對定向增發的趨之若鶩,加上央行開始實行緊縮貨幣政策,上市公司從銀行貸款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在這種背景下,實施定向增發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一個重要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唯一的手段。于是乎,一些上市公司從“圈錢”而不是為股東謀取利益的角度出發,拋出了一個又一個令市場為之震驚的增發方案。 進入2008年以來,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像上滿了發條的手表似地瘋狂地轉動起來。1月15日,中國平安拋出了預計融資額度高達1600億元的增發再融資方案。這一號稱“史上最牛”的增發方案一問世,便引爆了市場隱忍之久的大地震,滬市大盤順流猛跌2000點,很多重倉持股的中小投資者傷痕累累,而平安融資方案的推出,使得更多上市公司蠢蠢欲動,紛紛借機推出了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增發方案。據相關部門數據統計,2007年我國證券市場的融資額為2800億元,而在2008年1月,已經提出的再融資預案的上市公司預計融資額為2600億元,幾乎與2007年全年融資額持平。 如此巨大的融資額,對于上市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塊極富魅力的“大蛋糕”,誰都想來啃上一口;而對于市場承受能力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經歷了中石油股價從48元到21元的痛苦經歷之后,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做出了新的抉擇,月亮的臉悄悄地變了。 就在眾多上市公司爭先恐后不亦樂乎地變著法子推出新的再融資方案之際,市場對推出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的態度產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從2007年的一味追捧變成了2008年的冷眼相對。剎那間,增發從燒得發昏的“火焰山”一下子掉落到了冷到骨頭里的“水簾洞”。市場對上市公司增發的極度厭惡首先表現在其股價的“破發”上。還是讓我們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問題。在2007年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中,目前股價跌破增發價達到25家,如果說這組數據有點過于籠統的話,那么下面這組數據就更為清晰不過的了。萬科增發價31.53元;現價23.18元,比增發價跌去26.48%,三房巷增發價10元,現價8.97元,跌幅10.3%;億城股份增發價20.29元,現價19.79元,跌幅2.64%;振華港機增發價29.08元,現價19.78元,跌幅31.98%;中信證券增發價74.91元,現價63.5元,跌幅15.23% 盡管這一組數據還不盡全面和翔實,但“窺一管而知全局”,卻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它向我們清清楚楚地昭示了這樣一個現實,即增發從高不可攀的云端一下子被打落到十八層地獄,讓上市公司的確有些想不通,因為還沒有等到他們吃上“增發”這碗肉,“增發”這口鍋卻已經涼了。不過細思之下,此乃是市場的正常反應,一點也不為之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