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曙松:探尋全流通時代的新價值中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0:14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黃玲雨 解禁壓力下,市場面臨重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2008年2月23日在上海稱,“伴隨著大小非的解禁,A股市場將進入真正的全流通時代,市場的估值中樞可能隨這一過程逐步下移。” 據東方證券統計,2006、2007牛市中,中國股市的市值上漲20多萬億,其中97%的機構投資者盈利,盈利的中小投資者超過60%。 在增加的市值中,包括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在內的流通股股東,大約獲得3萬億市場增值收益。而大部分的市場增值收益則留在了處于鎖定期的“大小非”手中。 “全流通后,以股票為代表的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間的套利行為會更加順暢。如果金融資產的持有者獲利豐厚,同時在實物資產市場上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那么大規模的股票減持會成為必然選擇。如果金融資產一直估值過高,就可能吸引更多的實物資產通過上市、注資等形式轉化為金融資產,增加金融資產的供給。”巴曙松分析。 面對目前如此高的市場估值水平和股權投資收益,減持套現的誘惑難擋。 聯合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月,共有8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117次減持公告,累計減持的股份占1月份全部解禁非流通股股數的24.79%,遠高于2007年全年7.50%的水平。 “處于股市穩定的考慮,政策層可能會對大小非的減持采取一定的限制。國家控制的股權減持會受到影響,但對股權分散、國家控制力較弱的股權,這一影響較小,比如興業銀行。”巴曙松表示。 “市場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07年,哪家公司宣布融資,市場會報以兩個漲停,2008年,哪家公司宣布融資,市場會以兩個跌停回應。這顯示了市場對于短期內金融資產供過于求的擔憂。”一券商人士十分感慨。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吳剛的判斷與巴曙松相同,“市場下行的可能性很大,但到底有多大沖擊,還要看監管層的政策。如果有必要,印花稅的下調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他認為,大小非的減持幅度及監管層的態度和措施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目前市場合理的價值中樞水平還很難判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