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個交易日完成一次填權輪回 60%股票滿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8:50 理財周報
理財周報記者 鐘原/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的詩句透露出蒼涼磅礴的意境。恰似另一場“長征”——如果我們以股票填權的征途相比的話,從2004年的熊市到2007年的牛市,滬深兩市共有136只股票從送股、轉增到完成填權,所花費的時間從31-600多個交易日不等。我們相信,在兩市1500多只股票中,能填滿權固然欣喜,貼權也無所哀怨,風物長宜放眼量。理財周報此次分析的時間跨度熊牛市,相信平均滿權302個交易日的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這也提醒我們指望短期滿權不合實際,片面炒作“高送轉”風險不容小覷。 填權周期302個交易日 理財周報記者從兩市1500多只股票中,按一定的篩選條件選取了部分股票作為統計對象。據統計,股權登記(除權)日介于2004年4月1日到2007年底,并至少進行過一次10送5以上(包括10送5)或轉增大于10股(包括10股)的上市公司共有136家。136家上市公司中,共有85家每次除權后滿權,占比62.5%,43家公司至今尚未滿權,其中還有8家尚處于貼權中,平均填權周期302個交易日。 據統計,在滿權的85家上市公司中,填權用時最短的是ST方大(31個交易日),用時最長的是伊力特(873個交易日)。頂著“重組”的光環,ST方大從2007年1月23日到2007年3月16日,就完成了一個填權周期。2008年2月20日,該股收盤價17.41元,ST方大股價較除權前一個交易日收盤時的5.44元翻了2倍多。工大高新的填權速度僅次于ST方大,用了33個交易日完成滿權。排在第三的是ST中鼎,用了60個交易日滿權。此外,有12家公司滿權用時在100個交易日以下,19家上市公司滿權在500個交易日以上。 牛市滿權152個交易日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2005年6月上證綜指突破1000點,A股歷經時間最長的牛市出現。不難發現,牛市填權的節奏明顯加快。 2006年1月,上證綜指從1200點啟動。若以此為分界點,在上述136家上市公司里,除去已經暫停上市的ST商務,2006年1月后公布送股、轉增方案的上市公司共有86家,其中43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滿權,超過總數的50%。而這43家公司完成一個滿權周期平均只需152個交易日,比此前熊市的滿權日期大大減少。 在上述完成滿權的43家上市公司里,12家公司僅用了不到100個交易日即滿權,用時在200個交易日以上的只有11家。另外,2006年1月之前實行送股、轉贈股的42家公司,全部在牛市中滿權。 制造業成為集中營 也許并不出乎你的意料,經過熊市的洗禮再跨入火熱大牛市的136家公司,所屬行業大都與制造業相關。按證監會的行業分類,這136家上市公司分屬23個行業,其中制造業的公司最多,共計63家。而在滿權的85只股票中,共有38家制造業上市公司。這說明,無論是熊市還是牛市,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獲取的市場認同度最高,相應的是資金也向其傾斜。 在136家上市公司中,除了制造業獨居鰲頭外,排在第二的是信息技術行業,共有12家公司。屬于房地產行業的有8家公司,其余的分別為材料行業7家、批發零售6家、電力煤炭5家、交通運輸5家等。已經滿權的85家公司中,制造業仍然是聚集上市公司最多的行業。在完成滿權的38家制造業公司中,數量最多的屬于機械設備,共有10家;其次為金屬與非金屬類以及醫藥、生物制品類,各有6家。 64%個股同時跑贏大盤 理財周報記者在136只股票中隨機挑選100只個股進行統計發現,從2004年4月1日至2008年2月20日,相對于大盤的漲幅而言,有82只個股跑贏大盤,占所統計總數的82%。同時,在這82只跑贏的個股里,完成滿權的個股有64只,占了78%,也就是說,在100只隨機抽取的個股中,有64%的個股既完成了滿權,又跑贏了大盤。 意料之中,跑贏大盤最多的是蘇寧電器,其區間漲幅較大盤漲了3521.9%,是兩市漲幅最大的股票。其次是宏達股份,較大盤漲了3223.2%。而較大盤的漲幅排在3-5位的分別是:貴州茅臺、吉林敖東和美的電器。這5只漲幅位于前列的個股,前三者均完成了滿權。 鏈接 蘇寧電器——高轉增后填權個案 業績浪之后,掀起的是高轉增除權填權浪。在牛市里祭出高送配方案,即便10送10后的股價攔腰斬斷,但“翻身”的時間并不太長。當然,前提是公司本身經營能力強,成長性良好。從2004年到2007年年底的3年多時間里,蘇寧電器共進行過4次送轉股,三次是10送10,一次是10送8,總股本由上市之初的不到1億股,增長至如今的14億股。股本規模的快速擴張,并沒有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相反該股的填權行情演繹得如火如荼。截至2008年2月20日收盤,蘇寧電器復權價已經從上市初的29.88元上升到1242.1元,漲了74.6倍,成為A股市場的一個神話。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