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思危:中國股市將呈現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1:07 全球商業
成思危專欄 從長遠來看,中國股市將呈現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趨勢。隨著人們投資理念的成熟和市場的逐步規范,股市暴漲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經濟過熱懸念 圖/IC 中 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利好因素接連不斷,在利好面前如何保持清醒頭腦、客觀分析利弊以實現經濟的穩健增長,則是政府和民眾的責任。 2008年奧運會前股市“慢牛”是主旋律,關鍵是選股的問題,要看股票本身的價值,而不能一味地盲目投資。有些學者預測,中國股市到2020年市值可達到6000萬億元,其論據是中國經濟增長率是世界的三倍,中國的市盈率也可以是世界的三倍。我認為,這種說法缺乏合理依據。 中國的市盈率與中國經濟增長率兩者之間沒有強相關性。按道理說,一個國家的股市市值和其GDP的比例,基本上應該是1:1,最多也不過達到1.5:1。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人均GDP為7078元,按當年匯率折算為約856美元。如果按照十七大報告2020年實現翻兩番的目標,那么到時候人均GDP應該達到3500美元左右。按照這一原理推算,中國股市到2020年市值頂多是60萬億元,那些認為中國股市在2020年將達到6000萬億元人民幣的學者,似乎是將這一數據夸大了100倍,我認為不可信。 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應該是適度投機的場所,在投資行為和投機行為之間保持著動態的平衡,要建設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規范和發展是應當并重的。 目前,由于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加、中國股市的強力復蘇和資金流動性的加劇,中國金融面臨著三個“反常現象”:一是人們的收入增長顯著,但消費率則連續下降;二是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在增加,但是國內購買力在降低;三是股市暴漲,樓市飆升。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總體上來說,人們的收入增長顯著,特別是近兩年,城市居民收入基本上和GDP保持同步增長水平。按照常規,人們收入的增加理應帶來消費的增長,但是我們消費率(消費占GDP比重),從改革開放前期的72%下降到近年來的44%。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靠投資和外貿促進發展,出口在我國的GDP中占比達到50%以上。與消費增長相反的是,近年來,我國的投資率從30%升至56%,投資過熱的現狀值得關注。 其次,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提升伴隨著的國內購買力的下降。人民幣的購買力有兩種,一個是國際購買力,一個是國內購買力。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擴大、人民幣升值幅度的擴大,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持續地增加了,進口也便宜了,那么國內購買力也應當相應增加,但卻出現了國內物價的結構性上漲,物價上漲也就意味著國內人民幣購買力下降。 再次,一般情況下,股市和樓市應該負相關,但近一年來,股市從2000多點,一直漲到最高6000多點,伴隨著股市猛漲,樓市也持續上漲,這也是經濟的反常現象。 究其本質,我國的三大經濟反常現象是目前市場上的貨幣供過于求、流動性過剩。其中,造成投資過熱的因素在三方面:一是銀行的存貸款差。我國直接投資占比例不大,通過銀行間接投資比較大,去年9月底,銀行存款4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27萬億元人民幣,相差的13萬億元人民幣為流動資金;二,我國外匯儲備現已超過1.5萬億元美元,外貿順差超過2000億元,還有通過各種渠道而來的不明資金;三是實行存款實名制后,一些人“怕露富”而存留手頭的大量現金。 這三部分的資金,制造了過大的流動性,造成了投資過熱。不過,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偏快但還沒有過熱,存在的問題是投資過熱。投資過多,就得上項目,新上項目一段時期內會導致投入多而無產出,新上項目帶來的投資過熱非常值得關注。 針對我國金融面臨的三大反常現象,我國經濟面臨的兩大重要任務是防止經濟從偏快走向過熱,防止物價結構性上漲走向通貨膨脹。 成思危 全國人大常委會 副委員長 復旦大學 特聘教授 復旦管理學 獎勵基金會副會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