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跌未催生出新的主導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0:20 股市動態分析
和2007年的“5•30”、“11•2”,甚至“2•27”不同,2008年的“1•22”是一次“很單純”的下跌行情,其下跌的過程,更多只具有對去年持續暴漲所積累的“泡沫”,或者“高估值”的擠壓作用,而不帶有管理層政策導向性的轉變,以及對行情階段性劃分、或者市場熱點轉變的標志性意義。因此,行情也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反復,而尚不具備進入一個新階段的客觀條件。 之所以要專門談這個問題,有兩點考慮,一是我們認為,反彈之后行情有望恢復其“脆弱平衡”的格局,而且仍然會是非主流資金主導的、以超跌反彈為題材的行情。當然,也由于只是恢復“脆弱平衡”,因此其反彈過程仍然是很曲折的。 第二,去年三次有名的下跌,“2•27”成為散戶行情的啟蒙者、“5•30”則拉開了機構行情的序幕、“11•2”更是體現了管理層對股市行情政策導向的轉變,使得行情結束了(至少是階段性結束了)其持續約兩年的單邊上漲格局,A股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大幅波動和調整階段”。 但這一次呢?似乎除了下跌以外,其他的什么也沒有改變—— 管理層的“淡出”、機構的“蟄伏”依然如故,而游資對市場的把持既沒有完結,也不可能完結(只要管理層不放開新基金的發行,機構就難以真正的發揮其對行情的控制力)。 為什么這樣? 因為內因決定的行情,其運行軌跡并沒有達到要通過市場的結構調整來進入一個新階段的程度。 外來因素的干擾,暫時打斷了行情自身的既有規律。 從2007年11月2 日開始的調整,核心問題是基于中央政府對股市政策基調的變化,迫使當時主導行情的機構調整投資策略,對其資產進行重新配置,進而促使原本作為行情“骨干”的權重股遭到調倉,行情也就勢展開大幅的調整。 而根據我們的研究,機構這種調整的目的是為了適應2008年管理層政策變化、流動性過剩格局出現“抑制”,而外圍宏觀經濟持續緊縮的大趨勢,并且在這種背景下,把握08奧運年所帶來的(恐怕也是為數不多的)投資機遇。 此前,有數據顯示,主力機構也參與了中小盤股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機構在大背景變化的情況下,從追逐“藍籌的高成長”,直至其透支、形成較為明顯的高估值之后,轉變為“追逐仍然具有高成長潛力”,但尚未明顯高估值的中小盤股的趨勢。 但這場自去年11月開始的調倉、建倉過程,在還沒有順利結束,尚未積蓄足夠的力量,也缺乏相應的政策環境配合的情況下,基于其自身基礎的脆弱性,而被外來的力量所打斷。 這帶來的結果是,一方面,由于暴跌本身并未催生新的力量來主導行情(也即市場并未通過暴跌來實現投資人結構的調整,和主力群體的“代謝”,因為市場的發展尚未到達這個階段,“質變”的條件并不成熟),因此,市場仍然只能通過反彈來力爭恢復到其原有的“脆弱平衡”狀態。 另一方面,行情的暴跌,有助于機構的低成本建倉,推動市場盡快向市場內部投資人結構轉變的成熟階段演化。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管理層在擴容政策方面可能存在失誤(我們強調,管理層有可能在08年誤判市場對擴容的承受力,比如中國平安的天量再融資),以及08年支撐行情的流動性過剩也出現了趨弱的變化,這個積蓄“質變”基礎的過程,要比去年來說,會相對漫長而復雜一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