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扭轉人民幣加速升值 A股將釀更大股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3:20 第一財經日報
從1月15日開盤到1月22日收盤,上證指數大跌近千點,跌幅17.15%,盡管最近3個交易日略有回升,仍存向下探底慣性。 此刻筆者心情復雜,一方面是為散戶蒙受損失深深心痛。盡管已多次提醒投資者震蕩風險,最近一次是在去年10月22日(上證指數開盤5742點),本人警示:“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是牛市盛極而衰的階段。這個階段將更多體現‘財富再分配’特征,即少數人仍然可獲暴利,但多數人反可能虧得厲害!辈⒔ㄗh投資者轉而買黃金,從那時到現在,國際金價已上漲19.61%。 另一方面,我又為國家慶幸,在上周一本專欄中指出,創業板確定今年上半年推出,將打擊熱錢借股指期貨推高并做空中國A股的企圖,在新態勢下,“中國破解后奧運危機已成功在望”。至于后續調控舉措,筆者在去年12月3日《中國已重新掌握博弈熱錢主動權》一文中就建議:也要防備另一種極端——即資產泡沫冷卻的速度太快,比如上證指數短期內跌破4000點,會對投資者的信心打擊過大,屆時可采取適當措施使之“軟著陸”,并在筑底后,使股市在未來保持慢牛上漲。 真正的要害問題在于,從“2·27”單日大跌8.84%、“5·30”劇烈回調21.47%到此輪更慘痛大跌26.34%,為何A股的調整越來越駭人,其禍根何在,怎樣避免更大股災重演? 不少人認為,此次股指劇烈下跌,歸咎于平安1600億元巨額再融資。誠然,平安巨額再融資確是此輪二次下跌“導火索”。還有創業板確定推出,可能批量IPO、“大小非”解禁、紅籌回歸等,股票供應量大增、同時股指期貨預期懸空,大盤股的“虛火”被抽,再加上國際股市風聲鶴唳的烘托等。 容易被人忽視的是,人民幣加速升值和加息在此輪漲跌中的重要角色。A股本輪回調,上證指數到2007年12月18日已回調到收盤4836點,本來市場已初步接受快牛轉慢牛趨勢。可是12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其后僅僅15個交易日,人民幣快速升值竟達1.38%(折換年升值23%)——市場受此信號誤導,上證指數至1月14日收盤快速上漲9.56%。 此情此景下,如決策層不采取上述斷然措施,A股勢必再創新高,并不排除在奧運會前挺進8000~10000點的可能,如果那時再跌下來,就是筆者一再警告的“后奧運危機”了。 顯然,“5·30”后A股付出了3萬億元市值巨大代價未能物有所值。去年6月12日,筆者曾撰《3萬億巨大代價能否換來徹查熱錢》一文,再次警醒:“(熱錢勢力)將千方百計推動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促使中國加息,導致流動性更加泛濫,他們再建議以更大幅度升值和更多次加息來解決。使泡沫膨脹得更大,從而逼出財政和稅收政策,乃至一些行政調控手段;階段性泡沫被刺破后,財政稅收政策成為‘代罪羔羊’,政府威信和決策信心將受到打擊。與此同時,某些唱空人士則增強了其對中國決策和市場的影響力,使其在將來某個時間戳破更大泡沫更有效率,如此循環,直到中國資產泡沫最后一次被戳破,再也不能恢復元氣而止……” 當此輪中國A股付出高達約6.6萬億元市值的更巨大代價后,必須徹底扭轉人民幣加速升值和加息的市場預期!痛下決心將人民幣對美元恢復到年升值3%以內,回歸類固定匯率的軌道!如若不然,未來A股泡沫仍將卷土重來,還會遭遇更慘烈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決策層沒有采用財政和稅收政策,而全部是增加市場供給的方法。盡管熱錢勢力一時難以獲得口實,但近一段時間,所謂宏觀調控越來越多“計劃回歸”的攻訐已經層出不窮,正以“計劃回歸才導致市場失靈和動蕩”嫁禍宏觀調控,擾亂決策層宏觀調控的決心和思路。 本質而言,宏觀調控與熱錢勢力的較量,絕非熱錢輿論所定之“調”——市場化改革與計劃回歸的博弈,而是公正市場與放任市場的對壘。 所謂人民幣大幅升值背后的自由匯率制,及反對宏觀調控的輿論同出一個理論源泉,即“自由市場經濟”。 首先,這種完全自由的市場只是“海市蜃樓”,亦非常虛偽,比如美國要求中國盡快實行自由匯率制度,但10年,20年,甚至50年后,它也不會允許中國勞工自由進入美國市場。 其次,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必定是弱肉強食的原始叢林。因為從生產力要素的特性上講,資本最集中,管理次之,勞動力最分散,自由放任的結果是,1個資本家利用50個管理者剝奪1000名勞工的剩余價值(同理,強勢國家利用其當地權力和輿論代理人剝奪目標國的國民福利),財富分配必然越來越向資方集中,社會結構將越來越頭重腳輕,物極必反后,就是社會顛覆和動蕩。公正的市場經濟就是要支持分散性的市場要素,以集體的方式與集中度高的要素博弈,這才是社會科學平衡發展的源頭。勞動者的集體談判和散戶的集體訴訟等均屬此列。 因此,以“社會公正和市場公平”為原則的宏觀調控當然理直氣壯。對于發高燒的病人,臨時服用治標的“退燒片”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診斷清楚病因——人民幣加速升值乃高燒誘因之一,并對癥下藥,進而完善真正公正、統一、透明的市場規則,以建立市場的自我均衡機制,當市場日見成熟后,宏觀調控也會越來越簡單有效。(作者為本報副總編輯,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系郵箱ztb6666@tom.com) 張庭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