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溫那場“中石油經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22:54 《商務周刊》雜志
對于整個運作過程,相關市場機構“手揮五弦,目送飛鴻”,堪稱可以進入中國股市史的“鴻篇巨制” □文 縹緲 A股在2007年,一共跌了三波,分別是2月末、5月末,以及10月末到年底的“最后一跌”。 這期間,資金大進大出,股價大起大落。特別是由于中國神華回歸A股,部分機構有預謀地拉高H股指數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神華和中石化,以倒逼節后神華“高開”,方便打新機構在高位“套現”;內地資金的做多情緒,并未稍有減少。 “十一”黃金周內地休市,節前節后,A股出現了機構集體拉高的大行情。短短5個交易日,A股就出現了三個向上跳空缺口,當周新股“中國神華”高開之后,外加三個“漲停板”,兩市第一權重股“中國石化”也有兩個“漲停板”。 10月15日,恰逢“十七大”召開,中國石化、寶鋼股份、中國聯通、長江電力等大盤股同時打到漲停,并以“攻克6000點大關”,向“十七大”獻了一份厚禮。 由于業界的主要領導“上會”去了,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這是極其大膽的操縱行為,也是值得警惕的機構投機。 好在有關部門睡覺也“睜著一只眼”,以一則“正在研究A、H股互換事宜”的朦朧消息,硬把大盤壓了下來,但當時的盤面確實驚險萬狀。 在此期間,有關人民幣升值、美聯儲降息、央票利率大漲的消息,均對香港和內地市場產生重要影響,此時,主力為了“中石油”的成功回歸上市,做了一篇“大塊文章”:中石油申購前后以及上市前后的整個運作過程,相關市場機構“手揮五弦,目送飛鴻”,堪稱可以進入中國股市歷史的“鴻篇巨制”。 10月26日,中石油開始申購,主力打壓股指,逼迫那些準備申購中石油的籌碼不得不在很低的價位上賣股套現; 10月31日(周三)解凍當日,股指大幅跳空高開,個股普漲,主力在高位把絕大部分的籌碼,重新“倒”給了當天進場的新多資金。 11月1日(周四)、2日(周五),主力突然反手沽空,一方面,這可以重新套住新多主力;另一方面,倒逼那些準備11月5日參與中石油開盤炒作的機構不得不在低位再次減倉。 在此期間,港股中國石油和所有與中國石油有關的題材股,紛紛上漲,實現“價格翻番”。 11月3日(周六),就在中石油即將A股開盤的最后一個周末,“油荒”在全國各地大面積地“爆發”,消息登上各大報刊的頭版。當時半個中國的大小加油站前,正被各種車輛擠得水泄不通。然后發改委發文稱,自當日起,民用燃油的出廠價格上調500元,漲幅10%左右。 此時,無論港股,還是A股,大家都在企盼中國石油“股王出世”,并且能夠再次走出與中國神華一樣的“超級行情”。 這個過程,要說無人在背后進行精心的“策劃”,大家肯定很難相信。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后面那個荒唐的故事,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也許,這就是我們A股市場的“主力”,在A股市場,以中石油為案例,給全球的股票市場投資者上的生動一課——為了中國石油開個好價、賣個好價,不惜動用所有的可以動用的各種資源。 11月5日,股市開市,中國石油確實不負持有者的厚望,大幅高開至48.60元,打中一個“簽”,就價值3萬多元,而中石油的中簽率接近2%;這意味著中石油的總市值瞬間達到1萬億美元,不但遠遠超過埃克森美孚一倍以上,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空前絕后的“超級股王”。如此高價,恐怕主力自己也沒有想到。 問題不止于此,那些在二級市場當天追入中石油的參與者只有一個結果,這就是“在劫難逃”。中石油高開之后一路下行,至12月18日跌至29.15元,最大跌幅達到40%。總市值則跌去3.3萬億元,大約2000億元的資金被套。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中石油上市,令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的發行規模穩居全球第一,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融資”的總和,同時吸引了大規模的“打新資金”進場參與“拔大蘿卜”。 不但如此,主力“爆炒中石油”,“發行一股,套牢一片”,最終拖累了中石化,外加“估值偏高”的有色金屬“配合”,金融股和地產股不失時機地“補跌”。2007年11月的中國股市,是相當悲慘的一個月,上證指數當月下跌18.19%,收出一條自1994年7月以來實體幅度最大的月陰線。深滬兩個市場市值損失5萬億元,等于跌去了2005年年末兩市的“全部市值”。如果這些損失平攤給A股市場大約1億個有效的股票賬戶,每個賬戶損失為5萬元。 此前,中國石油共計40億A股的總發行額度中,有10億股“劃給”了484家機構投資者,新股發行方式客觀上把本來應該擁有平等投資地位的市場投資者,人為地劃分為兩類極不平等的投資者。我們應當記取中國石油新股上市的經驗與教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